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0期
2015-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慈善臺灣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祝福快遞
  草根菩提
  人文教育
  人醫之愛
  晨鐘起薰法香
  生命的禮物
  晶瑩童心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0期
  二至三日 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



2.2~3《農十二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以誠懇心付出,即能得各方支援。

萬法靜思,萬物淨斯

結束今年兩階段歲末祝福行腳,於昨日圓滿返抵花蓮。早會時間,上人分享四十二天內走訪全臺各地的心情。

「感受到『誠之情誼,人間祥兆』——人與人之間有至誠之愛,祥和美好。也感受到慈濟人『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法入心、法入行,以身作則『教之慇實』,致力帶動人人『造福富足』。」

大陸冬令發放甫完成,看到各地志工在攝氏零度以下低溫,用心用愛膚慰孤老殘疾人,在寒冬中傳遞溫暖,上人感恩各地慈濟人就地落實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為人間帶來祥兆。

歲末祝福典禮,各地師兄師姊演繹《靜思‧淨斯》,上人說明:「身處天地人間,心不靜則不調和,要時時『靜思』,以法對治。世間一切都由因緣合成,要感恩大自然供應生活所需,『淨斯』萬物,回歸自然;切莫為了享受、牟利,大肆破壞與污染環境。」

看到慈濟人以真誠之心,傳遞人間美善、傳揚大乘佛法,展現「法海昇平,慈航啟動,普度眾生」的菩薩心願;上人致勉恆持虔誠,持續聞法入心、力行菩薩道。

前人拓荒,後人耕耘

一九八九年二月,花蓮慈濟醫院完成東部首例開心手術,也是當年花東地區唯一可以動腦部、心臟手術的醫院;截至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年來已圓滿兩千例心臟手術——這數據代表的是許多人的用心付出;例如創院初期的趙盛豐主任與張比嵩醫師。

三日,與花蓮慈院心臟外科團隊座談。慈濟技術學院畢業、在慈院服務十五年的體外循環師陳昱玲回憶,創院最初幾年,科內人力不足,每天都要承擔重大手術的壓力。

有一年春節,半夜一位病患主動脈剝離來急診,張比嵩醫師正生病發高燒,仍撐著病體開刀到天亮;還有一次病患遠從臺東來,張醫師不忍病患與家屬遠途奔波,也是抱病為病患手術,直到術後一切狀況穩定才休息。因此深獲病患與家屬感恩。

感於醫師們用生命走入病患生命、搶救其生命,上人讚歎,真正是人醫典範。「希望這些真實故事能傳揚出去,讓醫療工作更有光輝,也讓社會大眾了解醫療工作的沈重與辛苦,對醫護提起感恩、尊重、愛,重建醫病之間的信任感。」

醫療環境改變,現今少有醫學生願意投入辛苦又高風險的外科領域;而慈院有三分之一的主治醫師,是慈濟大學培育出來的。上人深表欣慰。「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醫者以真誠之愛守護病患的使命,不能放棄。」

上人回憶,當年建醫院需要六到八億資金,對成立才十三年、小小的功德會來說,是天文數字;不過,「出於一念不忍的心,我堅持在花蓮蓋一所可動大手術的醫院,搶救急重症患者。醫院建設完成,又緊接著建設學校、培育醫護。一路走來,步步艱辛!但也印證佛教所說:『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只要提起誠懇之心為天下眾生付出,就會獲得各方支援。」

如今,看到慈濟大學、技術學院栽培出來的醫護人才,真正學以致用、救拔病苦,上人欣言,一切辛苦都有價值。「感恩前人拓荒,年輕人要持續耕耘,傳承師長們視病如親的精神,提升工作使命,做一位好醫師。」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