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至三十一日 助人最樂

5/30-31《農五月‧初五至初六》
【靜思小語】「善良」要以實際作為表達,不只做好事,還要做得歡喜心安。
慧命資糧
斯里蘭卡連日暴雨,引發土石流與洪水災害,已知有一百五十一人死亡、一百多人失蹤,是十四年來最嚴重的水災。
五月二十七日雨勢減緩,斯里蘭卡慈濟志工立即前往位於首都可倫坡東南方,約四十公里遠的布拉辛哈拉,與救難人員搭乘橡皮艇進入雅哈拉瓦他村勘災。
大部分的房子都泡在水中,但民眾不願意撤離家園,有人多日未進食;志工立即搬來鍋子、爐火、白米及食材,在克難的環境下,煮了符合當地民眾口味的餐點,並邀約受災民眾協助打包,在大水退去之前,先發放兩百八十八份熱食。居民很感動,感謝慈濟志工及時送來他們最需要的物資。
三十日早會,上人表示:「受災難的人,需要糧食來維持生命;付出的人,也需要慧命資糧。」心靈也會四大不調,煩惱無明引發種種苦難,需要用法調伏;所以要吸收佛法的資糧,用以增長慧命。
「慈濟人長年累月深入人間救助苦難,付出無所求,因為無所求所以無罣礙;然而看見苦難人得救、平安,也會感到歡喜、滿足,這就是法喜。用心付出,累積無量法喜,亦得到增長慧命的資糧。」
志願投入
馬來西亞丹斯里陳志遠先生偕母親、家人,及菲律賓GK重建基金會創辦人兼主席東尼梅洛多(Tony Maloto)等人來到精舍拜會上人。
上人表示,慈濟事不是只靠一個人或少數人成就,而是一群人願意為相同的目標努力、長時間培養共同的精神理念,才能完成。
「許多資深的臺灣慈濟人為了利益大眾而付出,無論面對什麼境界,總是『做就對了』;長時間朝同一個方向精進,心志恆久不變,意志力很堅定。這不是任何人驅使或逼迫他們這麼做的,而是他們本身就有這分善念,自願、自動投入。」
「人之初,性本善」,上人指出,「善良」要以實際的作為表達,去愛人、幫助人;行善助人,還要做得歡喜、做得心安。若是付出之後心有執著,想要得到回饋,或是掛念著別人是否知道這件事是自己做的,就總有一件事情梗在心裏,不會快樂。
「付出無所求,所以心境很寬廣,沒有罣礙。用心盡力做好事,完成之後就放下,看見對方因為我們的幫助而改善生活、安居樂業,自己的心也會很安樂。」
心合力大
三十一日,與宗教處同仁談及海外會務人事,上人期待能合大眾心力成事。「每個人都很認真地做好本分事,但是如果缺乏橫向互動,不願意別人觸碰自己的負責範圍,自己切斷了人際關係,這就是傲慢。」
有熱心、熱情,但是我執較重而有傲氣,就會溝通不良。「心若不合,總是對彼此不認同,或是認為沒有受到尊重,也不願意主動與人溝通。心能合,對於彼此所說的話都能夠接受,甚至可以相互感動、彼此勉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