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 以良能造福人間
◆9‧12《農八月‧十五》
【靜思小語】生命方向偏差,為世間帶來災禍;身心健康,造福人間。
報真導正,讓愛循環
「人間最有價值的是生命,然生命方向若偏差,將為世間帶來災禍。方向正確,才能讓家庭和睦幸福,讓社會祥和平安,進而全球無災難。」
早會時間,上人開示,身心健康、生命健全,才能造福人間;慈濟人以「未種善根者,令種善根;已種善根者,令能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脫」為使命,為眾生導正向。
慈濟醫療志業自花蓮慈院啟業來,二十五年間持續為生命導引方向;上人強調,每一步足跡都是寶貴的歷史。
「人生之生、老、病、死過程中,皆不可缺少醫療;身有病痛最為折磨,需要良醫解救身心之苦,不只讓受創的身體重建,也讓生命重建。」
上人對慈院公共傳播室同仁開示:「慈濟人文傳播,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良善互動、愛的循環;不僅是報導浮面的人間事相,要做到報『真』導『正』。於醫療志業,所注重的是溫馨醫病情,以及醫師之間師徒傳承的情誼,這是現在的社會最需要提升的部分。」
醫師不只為搶救生命而竭盡心力,尚且不斷追求技術進步,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上人指出,凡此種種都值得探討,公共傳播室應負起使命,以傳播力量樹立醫療人文精神。
醫療是用生命投入生命、搶救生命的工作,慈濟人醫「以病為師」,有許多感人而發人深省的醫病互動。上人期待同仁深入了解醫師為救治病患用心盡力,是出於何等精神、想法;而病患是以何等信心將生命交託到醫師手中,又是以何等心情接受治療?
「醫、病雙方,不只是病患感恩醫師救其生命與健康,醫師也感恩病患的信任,共同度過難關;將來面對類似的病症,更能有把握地予以救治。」
現代社會人倫道德觀念模糊,上人感嘆,「尊師重道」的觀念愈漸流失,唯盼藉由教育的力量復興。「下一代缺乏道德修養,將來所建立的家庭、社會沒有道德觀念,將危殆不安。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必須凝聚更多人的力量;不論我們這一代能做到多少,總是盡心力做就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