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1期
2012-10-25
  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中西醫臨床整合中心
  慈善臺灣‧屏東滿州慈濟大愛園區
  天涯共此情‧重返東日本災區
  天涯共此情‧重返泰北
  助人線上
  出版書訊‧《菲常人生三部曲》
  一句話的力量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1期
  十至十一日 真善美人生

 

 ◆9‧10~11《農七月‧二十五至二十六》

【靜思小語】「真」與「美」相合,才能達到「善」。

來去自如,輕安自在

早會時間,上人述說歷史上的今天——一九七二年九月十日,慈濟於花蓮市仁愛街二十八號成立義診所,是慈濟醫療志業之始。

「當時從事慈善志業已六年,看到許多受助者因病而貧,或因貧而病,故希望以醫療幫助貧病人脫困,感恩黃阿奶老太太提供義診所場地;也因為辦義診,深刻體會東部地區醫療資源匱乏的程度,遂起念建醫院……」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則在二○○八年的今天揭牌啟用,成就更多「無語良師」奉獻醫學教育的心願。

「每次談到『無語良師』,內心既感恩又感動,更有不捨——許多慈濟人在身體健康時投入志業,為社會人群付出,人生最後更發大心,把身體捐給慈大,做醫學生的大體老師。」

今日有八位大體老師圓滿模擬手術教學進行火化,另有十二位大體老師正為醫學系三年級同學作解剖教學。上人舉述其中一位大體老師吳政昌,年少輕狂的歲月曾沈迷於電玩,後經媽媽牽引走進慈濟環保站,在資源回收、分類中深有所悟,他驟然改變,把握分秒做慈濟,而後培訓、受證,並加入人文真善美志工。「此生雖只有短短三十三年,就因為癌症而往生;他卻因為進入慈濟,而找到正確的生命方向,在人生最後活得精彩。」

還有二○一○年往生的臺東關山陳勝豐師兄。師兄與太太鄭怡慧投入慈濟訪貧二十餘年,早期臺東男眾師兄不多,勝豐師兄開著計程車,扛起師姊們上山訪貧的接送任務,為了做慈濟,車子換了三部。關山慈院成立後,他每天都到醫院當志工,接送病患、用雙手抱起行動不便的病患。夫妻同行菩薩道的人生故事,曾拍成大愛劇場關山系列「愛的約定」。

金門李國銘師兄也在此次大體老師行列,談起這位貼心弟子,連生病住院都還在做志工,生命最後一刻笑著告訴太太,他已經回到師父身邊,要太太趕快回金門做環保;上人有無限懷念。

「精進人生,去來自如;生是死的起點,死則是生的開端。國銘是老師,發心從臺灣到金門作育英才,而且精進做慈濟,二十多年如一日,每一個寒暑假幾乎都在花蓮慈院當志工。他用開闊的心胸、開朗的態度帶給人歡樂,分秒不空過服務病患、輔導學生,生病後談死如生,非常自在。」

上人表示,他笑著來,應該也是笑著去;雖然很不捨,不過相信他一定乘願再來了。「雖然生命不長久,但他此生過得精彩,有許多人懷念著他、以他為典範而正視生命,已經值得了。期待大家學習大體老師的精神,開拓生命的寬度與深度,為自我人生留下寶貴行跡。」

謹慎求證,真實留史

與文史志工及清修士談話,上人鼓勵大家要有「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的使命感,為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留下真實歷史。

「文史整理工作不能杜撰,要謹慎求證真實的歷史;也不能道聽塗說,貿然採用傳述的內容。考證、書寫都必須謹慎用心,在字句上錙銖必較,才能還原真實歷史。」

上人表示,「真」與「美」相合,才能達到「善」。請大家「多用心」!

生命價值,在於付出

「教育延續人類無限希望,教育工作者責任重大,必須言行一致,才能以身教、言教培養好人才。」十一日早會,上人提及新北市永平中學校長李玲惠,二○○一年受證教聯會老師,歷任三所學校校長,其中一所學校位於偏鄉,逾六成學生來自破碎家庭。

接獲派任當時,師姊回花蓮參加活動,稟告上人將前往服務的心情:「一來我學輔導,二來我是慈濟人,我不去,誰去?」上人輕拍其肩膀祝福:「好好辦學,再回來分享!」

師姊到任後以慈母心教育中輟生,放學後學校就是學生們溫暖的家。二○○七年轉任永平中學,和學生共用午餐、溫馨互動,高中生稱呼她「校長姊姊」,積極推動品德教育,將每年校慶訂為志工日,帶動全校社區掃街、到榮民之家服務,培養學生的愛心。

「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的事!」上人肯定師姊為教育全心奉獻:「要把握有限生命,在人間修菩薩行。為人群無私付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與幸福,生命才有價值。」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