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92期
2016-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慈善臺灣
  聞法札記
  特別報導
  人物誌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真情映像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92期
  二十六日 珍珠羅網,心心相結

2.26《農正月‧十九》

【靜思小語】以菩薩心鋪展菩薩網,莫以無明心串連無明網。

 

老有大用

 

全臺灣五千五百多個慈濟環保據點,天天都有許多年長志工投入付出,大家一邊做事、一邊分享心情,還能透過大愛臺節目吸收道理、開解心結、自我改變;回家後對家人善解、包容,家庭氣氛改善,心情也愈來愈開朗。許多長輩分享,年輕時為家庭付出,老來還能照顧地球,這輩子活得很有價值。

與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代表理事長林朝森先生等人談話,上人表示:「每天只為自己找快樂,快樂一下子就過去;境界一來,還是滿心煩惱。把握時間貢獻人群,付出而能自我肯定,就是最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臺灣即將邁入老年化社會,各界關注高齡長者及失能殘疾人長期照顧問題。上人分享,自二○一四年七月起,慈濟在花蓮市、光復、秀林、吉安、壽豐、玉里等鄉鎮設立十一個關懷據點,為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蔬食共餐」;慈善結合醫療,讓長者們不愁飲食、彼此互動,還能照顧身體。

上人言,老年人最大的享受就是一家團圓——平時走出家門付出、與人互動、開啟智慧;子孫下班下課歸來,又能享受天倫之樂,如此生活天天歡喜自在。

 

空中妙有

 

二月六日清晨,一陣天搖地動過後,臺南慈濟人連續多日大動員,為了救苦救難,連過年都顧不得了。與中區慈濟人談話,上人以「諸法皆空」引領大家思考,人生空幻無常,災難也是「空」;「災難來臨,是否事不關己?苦相擺在眼前,人人皆『有』慈悲心,還是要盡心力協助苦難眾生。」

「人生不能耽溺於安逸,覺得世間災禍與己無關。眾生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彼此息息相關,要關心天下人、天下事。」上人表示,學佛聞法,既不能偏「空」,也不能執「有」,應知「空中妙有」──看不見、摸不著的佛性,能夠發揮大良能。

「佛法道理無體無相,唯有聞法者身體力行、做出成果,才能彰顯法理。」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以至誠之心救助苦難,即使面對關關卡卡,仍然耐心溝通、運用方法層層突破。

「人生苦樂參半,只是停留在苦的感受,執著當下的悲悽哀痛,無法邁步續行:只要人人恆持發心立願,匯聚大眾愛心力量,就能在世界各地救助苦難。」

身處平安穩定的社會,除了惜福感恩,也要戒慎虔誠,上人教眾,建立自我心靈道場,發心立願為眾生付出。

 

結菩薩網

 

中區慈濟人籌辦佛三法會,上人表示:「只在道場精進,無法培養恆常道心;日常生活中藉事練心,才能堅定道心。」

上人教眾以堅定的決心、堅固的道心,在人間廣鋪菩薩網、布善種子,引導心亂無明而迷失方向的人脫離「迷網」,轉凡夫成為菩薩。

無明會讓人產生心結,人與人的心結結成羅網,煩惱、對立叢生。上人表示,凡夫以無明心結串連成無明網,慈濟人要以菩薩心結慈濟網。

「每一位人間菩薩的發心,都是一顆顆閃亮的珍珠;串連人人的真誠發心,即能成就珍珠羅網,在五濁惡世閃耀光芒。」

網路傳訊發達,無明言語四處流竄,影響人心。上人指出,未來世界更需要佛法教育,每一位佛弟子都要負起責任,說法、傳法、護法。

上人教師兄師姊學習富樓那尊者的精神,不只道心堅固,還能保護佛法、保護道場、宣揚佛法。

要在無明惡濁的人間傳法,就要鍛鍊深心願力。上人以蓮花吸收淤泥養分成長,進而美化淤泥池為例致勉:「愈是濁惡艱難,愈要加深發心願力;無論面對任何困難阻礙,都要感恩。」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