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 人人是菩薩

5.13《農四月‧初七》
【靜思小語】菩薩不是佛龕塑像,而是發心付出、救苦救難的有情人。
有愛就是淨土
早會時間,上人感嘆,人間之「苦」,是「集」了許多原因而來——人心受貪、瞋、癡、慢、疑所擾,心起邪知邪見,貪婪無度,造作種種惡業;「眾生業力深重,惹來天地災難,因緣成熟時就將承受各種苦難。」
「要救世,唯有救人心。」上人期待人心淨化,人人有「共知」、具「共識」,還能「共行」;「走入人群了解人間疾苦,啟發不忍之心付出,才能慢慢消除天地之間的災禍。」
放眼全球,許多國家因氣候不調釀災,或因長久戰爭動亂民不聊生。上人教眾思考,是何因緣生在苦難危險之地,難以求得平安度日?「唯能以業力解說。聽聞佛法、了解道理,要從人間事相自我警惕,莫再沈迷欲念而犯錯造業。」
為紓解緬甸水患受災農民的身心苦痛,慈濟志工自去年十二月起,以少數人力往返重災區岱枝鎮,勘察災情、發放稻種,已讓一萬六千一百一十三戶農民復耕,所走過的路程超過一萬兩千公里,可環繞臺灣十圈以上;近日將前往另一個災區莫比鎮進行發放籌備工作。
莫比鎮農業部經理烏屯倫,感動於慈濟人為農民設身處地著想:「過去我有時會沒有把飯吃完,但和慈濟人一起用餐,看到大家連一粒米飯都珍惜,想到自己身為農業部職員,若不懂得道理,要如何教育別人呢?」
「人與人之間,要以真誠之愛相互感動與帶動;啟動愛的循環,要讓娑婆世界成為淨土,並非不可能。」上人期許,以宗教力量為苦難人建立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消弭天下災難。
共善凝聚福氣
與厄瓜多賑災團進行視訊會議,已返回美國的葛舉賢師兄報告,「以工代賑」進入第六天,已有近萬人次投入。有位當地民眾在師兄即將返國前夕,慎重致贈他最珍藏的勳章,表示看到慈濟人就有一家人的感覺:「你是我們的兄弟。」
上人感恩慈濟人彌補起受災民眾破碎的心,讓人事物圓滿、人人充滿希望,也產生重建生活的力量。「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卻得到永恆心靈慧命的增長;當地志工的回饋,代表一分真誠情誼,也是天涯若比鄰的愛心見證。」
美國慮瑢師姊在厄瓜多視訊報告,臺商黃尚裕先生在卡拉克斯港開旅社,知道家鄉有人去幫忙,感到與有榮焉,發願提供免費住宿,成為慈濟人在厄國的家。
「人間菩薩如農夫,播下種子、辛勤耕耘,就能讓粒粒種子萌芽茁壯。」上人期待慈濟人用心接引當地企業家,讓愛心力量更大、對當地的幫助更多。
黃鉞凱師兄表示,離家十五天,愈做愈歡喜。孩子在電視上看到爸爸,發願長大後要和爸爸一樣助人。「這是我在厄瓜多三十三年來,第一次感覺到真正為了這個國家做了點事;不覺得累,只怕做得不夠。」
上人肯定,以真誠之愛付出,就能讓人有所感動、深受啟發。「要呼籲當地民眾多造福,讓厄瓜多從受災地變成人心向善之地;凝聚福氣,國家會更好。」
日前慈濟在厄瓜多舉行記者會,有超過十五家媒體前來互動。其中一家電視臺報導慈濟人跨國前來,幫助大家恢復工作、協助居民療癒傷痛,付出無所求,只希望從受災民眾身上得到一個微笑或是擁抱。
上人肯定,慈濟從五十年前開始,就是付出無所求;「災難過後,只要用真誠的愛付出,就能讓災區復甦生機,讓苦難人心得以撫平。」
利他即是菩薩
與來訪的「天下遠見」創辦人殷允芃女士、蕭錦綿總編輯等人談話,上人談述,慈濟在受災國家發動「以工代賑」,旨在提振居民的身心,也讓城市迅速恢復生機;看見受災民眾從無助惶恐中振作,與慈濟人建立真誠友誼,也願意付出力量救助需要的人,深感欣慰。
「慈濟人就地付出,行有餘力則跨國救災,所到之處皆設法啟發當地人的善心;待因緣會合,播下的善種子萌芽茁壯、菩提苗芽成長,即能照顧當地。」
上人表示,佛陀教育眾生,打開心門包容一切;「慈濟慈善工作救貧救災,即是秉持佛陀教法,不忍眾生受苦難。」
「修行不能獨善其身,要兼利天下。」上人表示:「菩薩不是佛龕裏的塑像,而是坐在我面前的每位——只要願意發心付出,人人都是救苦救難的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