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 打開心靈門窗
◆9‧7《農八月‧初十》
【靜思小語】開啟心門,讓光透進,去除黑暗無明。
大悲無疆,智明如鏡
《法華經》經文:「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諸善男子,我於過去諸佛曾見此瑞,放斯光已即說大法;是故當知,今佛現光亦復如是,欲令眾生咸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
晨語時間上人說明,佛陀講《法華經》時,由於凡夫不易信此大法,故現放光瑞相;彌勒菩薩與文殊菩薩透過問答,對芸芸眾生闡述佛的慈悲、光明與智慧。
「過去、現在及未來諸佛,心存善念、大悲無疆,意念寬純、智明如鏡。而眾生迷茫,心地無明黑暗,差之毫釐、失以千里,不知何去何從;需要如日月的光明照耀、啟開這分迷暗。」
上人闡釋,文殊菩薩對眾說明,佛陀放光現瑞,乃為說大法。「大法,是由佛之實智自證之法。佛佛道同,每一尊佛來人間皆有其因,亦要應眾生之緣。」
上人表示,佛說法必具因緣,即以「佛之大悲心」為因、以「眾生之樂欲」為緣、以「無量譬喻」顯示佛法。
「佛陀不忍眾生顛倒、不斷在六道輪迴受盡苦難;緣於這一念悲心,遂倒駕慈航,來來回回娑婆世界教化。眾生根機不一,佛陀必須隨機逗教,用譬喻的方式來啟發眾生的信解。」
佛陀來人間之一大事因緣,乃為「開示」眾生「悟入」佛知見;上人教眾,必定要用虔誠之心接受佛法,才能悟入。「能沐浴在法流中,就是慧命延續;若不用心接受法,慧命就無法成長。」
上人表示,菩薩言語慎重,啟示大眾講話不可隨便,開口動舌差之毫釐,將失之千里。「早期木製家具的榫頭、榫眼,必須經過巧工細雕,才能相接無縫;說話亦須下功夫,經過用心忖度,說出合宜話語,莫起紛爭。」
在災難偏多的時代,正是人人培養智慧與慈悲的時刻,上人勉眾要把握分秒撥開無明、啟發智慧。「既發心入佛門,如入寶山,端看自己是不是願意去取法寶。」
虔誠大愛,匯聚眾善
巴拉圭第一夫人梅西德絲魯戈女士至精舍拜會上人。參觀過靜思堂及花蓮慈院後,夫人對慈濟不分宗教、平等施愛的精神,深為感動;尤其得知菲律賓慈愛、慈恩小姊妹來臺接受分割手術後,如今也穿上志工背心服務他人,更讚歎這才是「真慈善」。
「人人皆有佛性,這分愛心是天生自然的。」上人表示,一個社會的祥和,需要人民共同的愛,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互動;感恩巴拉圭慈濟人長期為當地民眾付出。「他們是臺灣人,踏上巴拉圭,就疼惜這一塊土地;這就是不分種族、天下一家親。」
夫人讚歎上人有這麼多弟子,把慈濟的善心發揚到全球。「唯有虔誠的心與愛才能造就。您就是智慧中心,每一位慈濟人都是您的延伸,遂能在世界各地發揮如此大的力量。」
上人表示:「我分分秒秒都很感恩慈濟人在各地付出,不只是感恩,也很佩服。人人心中本具佛性,只要回歸清淨自性,發心立願付出,自然能付出愛心,此即人類的高貴情操。」
草根菩提,利益眾生
慈濟大學師長與教聯會老師,返精舍報告泰國交流成果。座中,林建德老師提到,志工當中有一群「草根菩提」,他們不見得讀過很多書,卻能深刻地利益苦難眾生。
「當一個人飢餓時,草根與鑽石何者有用?」上人指出,草根尚可止飢,鑽石卻無法吞食。「生活比學問更重要,生活基礎若不穩,學問再高也沒有用。有道是『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應多著重於做人的根本。」
在生活中就有充足的道理存在、有很多課題可以研究。上人表示,如環保站就像「輕安居」,讓年輕人白天上班時,能將年老的父母親帶到環保站;而環保站也像大家庭,有的老人家因家人一句話而耿耿於懷,環保站其他志工就會勸導她「善解」。
「佛陀來人間之一大事因緣,乃為開示人群,開啟心靈那扇門,讓光能透進以除無明。所謂解脫,並非脫離人群,而是指心靈解脫。」
上人表示,老人家到了環保站,認真又歡喜地做資源回收,不會感到孤單;天天快快樂樂回家,也會對煮好飯菜的媳婦道感恩,增進婆媳間的情感。「所以,莫輕視環保的草根,它也是調適人心、使心靈健康的道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