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5期
2013-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5期
  三十日 心無所求最有福

◆11‧30《農十月‧二十八》

【靜思小語】以單純的愛心,付出無所求,就是在造福、也在無形中得福。

菩薩足跡,步步生蓮

昨日大愛晚間新聞,對慈濟菲律賓賑災有完整翔實的報導,上人今晨表示肯定。透過新聞畫面,看到災區逐日恢復生機,上人欣言:「慈濟人走過災後破碎之地,真的是步步生蓮,美化了污濁髒亂的災區;希望不只是美化環境,也要美化人心。」

洪武正師兄等多位中區慈誠師兄,將隨第四梯次賑災團前往菲律賓協助組裝簡易教室,來高雄靜思堂向上人告假。緣於幾位師兄都有豐富賑災經驗,上人提到清理市中心教堂及商業區,儘速恢復生機的想法。

「天主教堂是居民的信仰中心,要協助清理、修繕,以發揮穩定人心的良能。」上人舉二○一○年海地大地震為例,美國慈濟人幫助當地修女補強教堂建築,後續並援建修女會學校,讓精神信仰中心與教育殿堂復原;期待在菲律賓也能做到。

「天主教堂位處獨魯萬市中心,當地以華商居多,但風災後都逃往外地。如果將那裏清掃乾淨,華商就會回來開店,讓市中心漸漸恢復熱絡。」上人表示,人類應破除對於種族的分別心,宗教之間,也要相互尊重與疼惜,促進宗教融合。

上人叮嚀師兄們到菲律賓災區,要用智慧付出。「經驗可以分享,但不要執著己見。當務之急,是讓災區生機復甦、縮短急難救助時程,以減輕菲律賓志工的身心負擔,也能及早規畫中、長期援助。」


單純愛心,至誠付出

為護持菲律賓賑災,幾位師姊擬號召大眾以千元「接福」。上人教導,鼓勵人付出愛心,莫限定金額。「勸募是要募大家的愛心,有多少力量就盡多少心力;義賣並非不可辦,而是要因時、因人、因地——在大家正為了大災難而悲苦之時,辦奢侈品義賣,實在不適宜。」

師姊表示,千元多數人都可以負擔,而且因為是「福」,所以沒有實際物品,不會有物品歸屬的困擾。上人再教導,這樣「買空賣空」,也不好。

「既然有心付出,與其用義賣、義買的方式,不如直接號召人捐款賑災,不要讓人以為是在『買愛心』。大家的本意是要『捐』而不是『買』,既然要拿錢『買』,就不算是『捐』了。」

上人表示,能體會大家出於好意而設法匯集賑災的力量,只是師父一定要將理念講清楚。有時義賣會壓低價錢,容易引人貪圖低價而買;引發人心貪念,貪便宜而買的人沒有功德反而損德。用低價義賣物品,也等同賤賣捐贈者的愛心,亦不合情理。

「行事時要考慮對人心的影響,要鼓勵人人以單純的心念付出。以一片至誠愛心付出就是福;即使只出一角、五角,點點滴滴累積,也足以表達對災區的誠意。」

上人說,響應賑災而捐款,錢多、錢少都不要緊,要向大家宣導,平安的人要付出愛心幫助受災難的人;一元、五角都是愛心,不要讓人覺得有壓力。

「即使是三十多年前為了籌募建院基金,離預算還有很大的距離,我也不要讓人起煩惱、有壓力。對於家境富裕、有能力的人,要引導他們懂得善用財富,錢要用對地方。」

師姊說,大家都很愛「接福」這句話。上人要師姊們輔導大家穩固正信:「不要只是為了得福才付出。以最單純的愛心,付出無所求,就是在造福、就會在無形中得福。」


改除習氣,美化人生

與屏東師兄、師姊談話,上人致勉:「改習氣不要慢慢來,改多少就賺多少——賺得的是無形無量的財富。例如,改習氣行菩薩道,賺得了家庭的親情與愛,這無形無量的收益,是人生很重要的財富!」

上人表示,人生要以智慧選擇,如觀光後無法把美景留下來,投入救災則能見苦知福;法入心,自然知道如何抉擇。「要美化人生,就要在人與人之間用心。把愛傳出去,普遍關懷天下人,愛的漣漪圈圈擴開,才會美!」

屏東歲末祝福典禮,上人肯定大家踴躍參與「晨鐘起,薰法香」,致勉持續引法入心、了解道理,才能開闊心胸,把生命拓得寬、扎得深。

人自出生開始,就不斷地老化、凋零,直到死亡的終點。佛陀體會到人生的短暫與無常,毅然出家修行。

「佛陀辭親割愛、追求人生真理,沒有家庭的拖累、俗情煩惱,將私人的感情化成了覺悟的有情,將小愛擴成大愛,愛天下人。」上人教眾,學佛,就是要學這分大覺悟、大感情,把握有限的人生,提升生命價值。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實在苦不堪言。上人感嘆,人與人之間,即使親如母子,也是隨著因緣會合。「各人的劇本長短,是各人過去生所寫;子女的劇本寫得短、父母的劇本寫得長,就會遭受此等『愛別離苦』。」

上人教眾用佛法的「因緣觀」看待生離死別。「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沒有人能預知生命長短,唯有把握當下因緣、精進聞法修行。」

許多人認為「薰法香」不難,但要「晨鐘起」就有困難。上人惕厲弟子們思考自己的人生——真正清醒著的時間有多少?

「將一天二十四小時分成三等份,若睡眠占了八小時,等於人生有三分之一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八小時用於休閒娛樂,浪費空過、於人無益;剩下工作的八小時,卻又不認真,如此壽命再長又有何益?」

上人期許大家要善用時間,自愛愛人。「懂得自愛,自然能安然度日;若不自愛、也不考慮他人,常常製造問題,讓一些不明事理的人聞聲起舞,以訛傳訛,就會擾亂社會。所以,要讓社會安和樂利,就要傳法入人心;心中有法就有智慧,能夠判別是非,不受言語煽動。」

地、水、火、風四大不調,世界上不斷發生大災難。近幾年來,上人聲聲呼喚「來不及了!」要大家趕緊聽法,有法才能知道如何與天地、宇宙萬物共生息。「『三界火宅』已然『四面火起』,人人必須提起警世的覺悟,不能再迷茫造業。」

海燕颱風在菲律賓中部造成大災難,菲律賓慈濟人持續救助迄今,各國慈濟人也接力馳援,全球已有三十多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發起勸募。

上人強調,慈濟人上街頭募心募愛,是希望人人對驚世災難有所警覺,能發揮愛心、造福人群;人間多增一分福,就消弭一分災難。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不要白來這一趟,一定要好好將法聽入心,並且運用在生活中。法要入『心』也要入『行』——希望大家精進吸收佛法、增長智慧,更加善用生命,投入人群、踏實行走這條人間菩薩道,造福大眾。」


不只聽法,且要入法

與屏東慈誠、委員組隊幹部溫馨座談,上人再度強調「聽法還要入法」,真正「法入心」,則能從一法生萬法;就像自己當年領受了師父「為佛教,為眾生」的叮嚀,即窮盡此生不斷朝此方向前進。

「佛陀愛眾生,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故云佛陀是『四生慈父』,也是『三界導師』。《法華經》提到,在大宅起火、即將坍塌之時,大宅主人著急呼喚裏面的眷屬;這就是佛陀救度眾生的殷切之心。學佛,就要學習佛陀這分殷切,廣度眾生。」

佛陀修行、成佛,是為開啟眾生心門,指示宇宙萬物真理,引導大家起覺悟,入於佛陀覺知的真理;此即是開、示、悟、入。上人指出,成立慈濟,即是為了將佛法落實人間,引導人人聞法覺悟。

「心中有愛,也要以行動付出,才能成就愛心的形象,讓苦難人真正得到救助。」上人表示,真理雖然本來就存在,但若沒有人體會、法不入心,就沒有行動;有人會合因緣,把無形的愛心化成有形的行動,把無形的道理化為有形的賑災物資,就能讓死氣沈沈的災區重現生機,也能啟發更多人心中的愛、深入體會道理。

「大家精進『薰法香』,法入心還要存於心,就要修持戒、定、慧『三無漏學』;將法吸收入心、存於心中,才有辦法自修、自度,還能向外轉法輪,『有法度』眾生。」

此時此世,正是佛陀所說的「五濁惡世」,四大不調的災難頻頻發生。上人感嘆現代人知識高、見解複雜,因為意見不合、觀念不同就彼此對立、起紛爭,爭名、奪利的行為愈演愈烈,以致眾生危殆不安。

「佛陀警惕我們要有無常觀,時時提高警覺,不要為惡,也莫與人結惡緣。既然接受佛陀的教育,聞法解理,就要依教奉行,才能逐步回歸清淨的真如本性。」

上人教眾多聞法、行如法,對自己的慧命負責;心存佛法,即能自在面對生死。

有志工分享,尚未接觸佛法時,為滿足口欲恣意妄為,「入經藏」之後,體會到自己遇到的無常,應以因緣觀之,「歡喜做」就要「甘願受」,不再怨天尤人。

上人教導:「要走出心靈的火宅,趕緊回歸佛宅——佛的心宅。清除心靈的煩惱污垢,再走入人群度眾生;心淨則國土淨。」

響應「晨鐘起,薰法香」,不論是到慈濟道場與眾共修,或者在家養成早起聞法的習慣,上人表示,都能讓自己「長壽」。

「每天早起兩、三個小時,在寧靜的環境中專注聞法,發揮生命的活力、吸收慧命的養分。每天發揮生命功能的時間多了兩、三個小時,日日累積,等於延長了生命,這就是長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