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至四日 有「情」,更勝有「錢」

◆11‧3~4《農十月‧初一至初二》
【靜思小語】生命價值貴在心靈富有——富有愛、願意付出。
拉長情,護善根
馬來西亞實業家方友詮,過去幾十年來日日不離菸酒,以賺錢為生活目標,認為「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在好友林孝式引介下,認識並開始投入慈濟,結交了增長慧命的益友,才真正認清生命價值。
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圓緣,上人以此勉眾,若要等到事業做到某個程度才投入慈濟,將錯失行善造福、聞法增慧的好因緣;對準正確的人生方向,發心立願,才能利益無量眾生。
「有了『錢』,若少了『情』,人與人之間無法建立真誠的情感。人生以賺錢為目標,錢賺得愈多,失去得更多。」
幾年前,有一位資深委員帶著憂鬱落寞的朋友來見上人。委員表示,這位是接引她進入慈濟的善知識,但已許久沒有參與慈濟活動。
原來,這位女士在花蓮慈濟醫院建院期間捐款護持,也憑著一股熱忱邀請朋友共襄盛舉,但自己只是定期捐款,停留在做好事求福報的心態,沒有更進一步聞法,與慈濟的緣也中斷了。反而是受她之邀來聽講經的朋友,愈聽愈歡喜,就認真做慈濟,一路堅持至今。
自此,兩人走向不同的人生境界——一位成為投入訪視、扶助苦難的慈濟委員;另一位則耽於出國觀光遊樂,之後家庭出狀況,落得煩惱痛苦、走不出沈鬱的心境。
「人生最有價值的,是生命,而生命的價值,貴在心靈富有。心靈的財富取之不盡,要把握善因緣,讓善根持續增長。」
非洲慈濟人接引當地居民投入慈濟,給予無形的「心靈財富」;當地居民發現,付出助人之後所得到的歡喜,比一時之間得到實質物資更為快樂、更為長久,因此,不再坐等救濟,能起身助人。
「生命價值觀的改變,讓他們天天快樂、日日富有。」上人期許座中實業家投入慈濟,讓福慧深植於生命之中。
接受法,開智慧
難以自我肯定、經常覺得無助的人,常常寄託宗教解決人生難題。四日與加拿大志工幹部談話,上人叮嚀,信仰偏差,身心容易出狀況,「帶動會眾,要將精神理念帶得穩固、安穩人心。」
「就像溺水者抓稻草求生,在迷茫無措時,沒有慎選宗教而﹃迷信﹄,容易走火入魔;路走偏了,要再拉回正軌,實非易事。與其迷信,不如無信;信仰宗教,精神理念要抓得準、腳步要踏得穩。」
與大陸廈門實業家談話,上人表示,佛法是佛陀的智慧教育,合於科學也富含哲學。「並非禮佛、求佛就可以『開智慧』;要將佛陀所傳授的道理接受入心,才能開啟心靈寶藏,讓心靈愈漸富有。」
上人強調,人心缺乏正法引導,如同大地缺水而乾旱,一旦起風揚塵,將看不見前方景物、無法辨別方向。「有正法才能長養智慧。在人間弘傳佛法,要如露水滋潤大地,長久而持續地潤澤人心。」
新聞報導,祕魯漁民每年非法撲殺七千到一萬五千隻海豚,作為誘捕鯊魚的餌食。漁夫先用魚叉刺穿海豚,任其流血掙扎至死,再剝皮分肉作餌。當釣起懷孕的母鯊,即剖開腹部、摘除魚鰭,腹內多條鯊魚寶寶滑出,也任憑脫水而死。祕魯出產的魚翅,大多銷往亞洲國家。
上人感嘆,人類為了牟利以及滿足口欲,造下無數殺業。「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口說慈悲,不如以實際行動愛護眾生,將大愛普及世間生靈。學佛,就要開擴心靈境界——從自愛到愛人、從愛人進而護生。懂得尊重生命,就能降低對環境資源的破壞。」
種子播種後,盡心照顧,會合種種因緣,才能生根、發芽,慢慢茁壯。上人表示,有心做好事,就會有方法;要讓慈濟種子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需要人人志同道合,凝聚愛心力量。
「要求平安,社會裏的每一個人都要虔誠戒慎;要求福,必須天下人都能日日造福,才是真正有福。」
植法髓,履佛蹤
一百四十八位加拿大慈濟人歷經長途飛航,回精舍參與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四天課程結束後與上人溫馨座談。上人慰勉大家的辛勞,師兄師姊們則皆言「不累,很歡喜!」
「心歡喜,就不覺得累。歡喜是一時的,法入心則永恆受益;所以除了歡喜,還要法入心。就像骨髓移植一般,將法深植己心而不排斥,才能源源不絕產生智慧,在生活中運用自如。」
社會上有許多人深陷心靈苦難,需要人間菩薩以慈悲智慧接引、度化,使其身心健康。上人勉眾踐履佛陀的教導,為苦難眾生付出。「莫只是關心自身事物,一心想要開拓事業版圖。只是求福,無法得福;社會需要愛的循環,人人善盡社會責任,將人間路鋪好,才能和菩提道接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