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5期
2012-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創意發明
  慈善臺灣
  天涯共此情‧日本
  出版書訊‧《走過3‧11——重新定義幸福》
  銀髮之愛
  志為護理‧臺中慈濟醫院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三月)
  聞思修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5期
  二十九日 人文使命

 

◆3‧29《農三月‧初八》

【靜思小語】以愛編織,留存愛與善之寶;廣傳清流,負起淨化人心使命。

醫療,守護生命

「在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中,老化是自然現象,但病痛無分年齡,讓人感受痛苦;無論位高權重、財富多寡,一旦健康受損、生命受威脅,一切外在物質都難以換回,唯望醫療排除病痛,由此可知醫療的重要性。」

與新北市衛生局人員言及醫療現況,上人感嘆,人口愈增,醫療需求愈大,更需要培養醫療人才;但整體醫療環境不佳,醫病關係緊張,許多年輕人不願從事繁忙緊張、容易有醫療糾紛的醫療工作,讓各科人才更為短缺,加重現任人員的負擔,形成惡性循環。

「醫療很神聖、很純潔,而且是社會不能缺少的行業;對於秉持人道精神與醫療使命,堅守崗位的醫療人員深為感恩,也希望主管單位多多予以肯定與支持。」

談及社會上經常發生自殺案件,林雪蓉局長表示,新北市去年因自殺而死亡者有六百六十八人,企圖自殺而通報衛生局者約有六千人,即使衛生單位或醫院努力關懷有自殺企圖者,終究力有未逮,希望結合慈濟志工遍布社區的力量,共同關懷、協助。

上人表示,自殺是對自己的生命不尊重,且殺害父母所生的軀體,是對父母不孝,於佛法上亦是犯了「殺人」重罪,實為愚癡之舉。

得知自殺者多為年紀偏長,身有疾恙、久病不癒而厭世,上人表示,老人家若獨自閒居在家,心情就容易沈鬱;慈濟環保站提供一個身體活動、與人群接觸互動的好環境,是對心理疾病最好的治療。

「只要這些民眾願意讓慈濟人關懷,志工都很樂意提供協助,或是帶他們從助人、付出的志工工作中走出憂鬱。」上人慈示,治療疾病,應找出病因徹底解決,人民身心健康,社會國家才能安和樂利,如此才是全民之福。

人文,守護慧命

「一般人若助人得不到善意回應,難免心生煩惱;但慈濟人以耐心、愛心感動對方,帶動更多人發揮愛心,只為讓案主住得更舒適、人生更幸福,其他毫無所求,令人感動。」

人文志策會中,上人舉前天志工早會所說,三重慈濟人為一位老婆婆整理雜亂的住家,與案主溝通過程中屢遭拒絕或責難,但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訪,與案主建立感情,直到對方信任慈濟人而答應接受幫助,志工即歡喜、感恩付出。

「人文志業要為慈濟留文史——為慈濟發『聲』,讓天下人皆得聞;為慈濟人留『影』,讓天下人皆得見,記錄、留存臺灣愛與善之寶。」

上人肯定同仁用心為時代作見證、為慈濟寫歷史,「靜思法脈勤行道,內修誠正信實;慈濟宗門人間路,外行慈悲喜捨,這是最完整的宗教精神理念,是現在社會不可缺少的。」

五濁惡世、眾生垢重,人心道德觀念不斷衰退消失,標榜功利的社會風氣,養成年輕人短視近利心態,上人深為憂心,也感恩許多志業體同仁身心安住慈濟大環境,不為利益引誘,以愛編織,廣傳清流淨化人心,為社會人群負起使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