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5期
2012-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創意發明
  慈善臺灣
  天涯共此情‧日本
  出版書訊‧《走過3‧11——重新定義幸福》
  銀髮之愛
  志為護理‧臺中慈濟醫院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三月)
  聞思修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5期
  九日 法在心,法入行

 

◆3‧9《農二月‧十七》

【靜思小語】法在心中,能自愛;法在行中,能愛人。

歷劫修行,恆持初心

細雨滴落簷廊,萬物逢春茂盛。晨語時間上人開示,雖然世間有四季更替、眾生有生死輪迴,然而宇宙真理常存、清淨本性不生不滅。

「佛陀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宇宙大覺者。『自覺』即『悟性真常,了惑虛妄』;『覺他』是『運無緣慈,度有情眾』;『覺行圓滿』則指『歷劫修行,因圓果滿』。眾生本具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只因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有『見思惑』——見境生心、造作罪業,讓清淨心靈受煩惱、無明障蔽。」

上人指出,佛陀示現其生長、覺悟成道之歷程,教導眾生從生活、大自然的變遷中靜思,從而體會道理,並且「永斷夢妄思想念」,回歸本性。

不忍眾生迷茫造業而深陷苦難,佛陀成道後,即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為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廣度有情眾生。上人提醒大家,如此「自覺」而「覺他」,須經過長時間修行、因緣具足,才可達到「覺行圓滿」的境界;從凡夫地學佛修行,無法速成。

「清淨覺性『在佛不增,在凡不減』。雖然人生無常、分段生死,只要恆持初發心,於菩薩道上精進,即能逐漸接近覺悟的佛性。」

身心入法,自愛愛人

花蓮地區「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昨晚在花蓮縣立體育場展開;首場由宜花東慈濟人、醫療志業體與基金會同仁,共一千零八十位「入經藏菩薩」引領大眾入《水懺》。

早會時間,上人分享透過視訊連線觀看演繹的感動:「當鼓聲響起,聞〈爐香讚〉,如身處莊嚴的靈山法會;香煙化成朵朵祥雲,人人『誠意方殷』,非常攝心。不只是感動,心靈亦受撼動。」

包括專業演藝人員在內的所有入經藏菩薩,排除萬難一次次前來花蓮參與排練,以最虔誠的心「開演無上法」;其中臺東慈濟人須在凌晨三、四點出門,才能準時抵達花蓮與大家共同排練,上人表示感動。

「人間菩薩法入心、法入行,勇於克服一切困難。醫療同仁們亦是把握時間,法不離心,在搶救生命、守護生命之餘,也盡心力為天下眾生祈求平安。」

上人引佛典常言之「不可說、不可說」,對幕前幕後護法、入經藏的志工與同仁們,表達難以道盡的感恩與感動;也期勉眾人齊心挑起天下重任。

「凡夫受欲念驅使,不斷追逐名利,因而造作罪業、衍生種種禍患。其實人人自性風光明媚美好,只要回歸本性,無須外求美景。」

上人教眾,要時時自我提醒修除惡習、惡念,回歸清淨本性,恆持「入經藏」這分清淨美善心念。「能自愛,是法在心中;能愛人,則法在行中。人人都能自愛愛人,人間才能真、善、美。」

人心均富,安邦定國

菲律賓前總統羅慕斯(Fidel Valdez Ramos)先生一行,在菲律賓慈濟人陪同下蒞臨精舍。

聽聞羅慕斯前總統任內,電力、交通建設等方面有明顯改善;上人讚歎前總統這分付出、分享以及勇於承擔,樹立了典範。

羅慕斯前總統表示,其創辦的基金會有三大目標——給予、分享與無畏施,與慈濟的創建理念相似;菲律賓災難偏多、貧窮人亦不少,感謝當地慈濟志工長期關懷,這分愛已起了廣泛的作用。

「即使生活困苦,只要人人願意付出一點愛,一點一滴匯合起來,就是一股大力量。」上人表示菲律賓人善良純樸,凱莎娜風災過後,數以千計曾參與以工代賑的受災民眾,在慈濟人帶動下,如今已成為助人的人。

「人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就是一個『均富』的社會。所以要努力啟發富有者布施濟貧,成為『富中之富』;同時教導窮困人發揮愛心,成為『貧中之富』。無論貧富,人人心靈富有,就能安國定邦。」

上人期勉在菲律賓的臺商與僑胞,莫只為個人享受而賺錢,要齊心為天下鋪出一條亮麗康莊大道,為更多苦難人創造幸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