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日 愛的曙光
◆3‧22《農二月‧十八》
【靜思小語】人人發揮清淨愛心,世界展現希望曙光。
災難起,菩薩現
為響應上人「一人一善、人人從善」之呼籲,大愛臺在二十日晚間九點,推出「日本強震‧大愛馳援」全球募心募愛特別節目,邀請觀眾透過電話、網路及傳真留言,為日本加油打氣,世界各地民眾紛紛響應。
「一方有災難,十方菩薩湧現。從募心募愛節目的熱烈回響,以及全球慈濟人街頭勸募的感人事蹟,可見『大愛地球村』已經展露曙光;若人人都能發揮一念清淨愛心,世界就有希望。」
早會時上人憂嘆,看到民眾踴躍的愛心及日本災區的苦況,心靈總是交疊著感恩、不捨與擔憂;與眾共勉:「此時此刻,要提起『戒、定、慧』照顧好心念;心中有佛、行中有法,即能隨境而安。」
上人感恩全球大愛零秒差,做到「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大家『布施』時間,以愛共聚,為受災民眾加油打氣、『愛語』膚慰;不只口頭上說愛,而能以悲憫心由衷喜捨,就是『利行』;『同事』則是觀機逗教、接引大眾,不只啟發其悲心,也帶動一起行善,讓人人都能做得歡喜,恆行菩薩道。」
歡喜心,大動力
「慈濟人自動自發投入志業,是出自歡喜心;若無法開闊心胸包容他人、讓人由衷起歡喜心,如何能要求人自動付出?法入心,心歡喜,就能付出無所求。」
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強調志業發展要因地制宜;做慈濟和經營企業最大的不同在於,慈濟團體成員涵括各年齡層、各級社會人士,尤其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家發心投入,必須經由共修,長期耐心地陪伴、說明。
「一般公司對於產品研發、業務經營等方面明訂方向,且有專責部門負責,故能在短時間內統合力量、依目標做出成果。而做慈濟事,要不斷『在苦難中長養慈悲、在變數中考驗智慧』,依據經驗持續改善;不能堅持一個原則一體適用,一定要尊重每位志工。」
談及「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之事,上人表示,最重要的是凝聚大家對信仰的虔誠之心。
「當別人需要時,給予一杯水,是最適切的付出;看到別人因此解除困難,自然而然生起歡喜心,就是法入心,不會去計較對方一定要回報。付出後油然而生的法喜,能增長慧命。」
上人說,自己對所有護持慈濟志業的人,常懷感恩心;為回饋大家,也本著人師責任引導大家縮小自己、付出無所求且懷抱感恩心——因為無所求,所以心境開闊;也因為在過程中體會到佛法,所以由衷感恩。
「要調伏人心,讓人人體解『三輪體空』——消除『我是付出者』、『你是接受者』和『執著布施物』的心念;連『付出之後應該要得到重視、回報』的想法,也要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