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 Ganbaro!——岩手縣大槌町、山田町發放現場
撰文‧陳怡伶、許麗香、林美雲、陳秀玲 攝影‧蕭耀華
慈濟慰問金發放現場,就像是鄉親久別重逢的聚會日,
懷念以前的生活、懷念老鄰居,夢想在老地方重建,
緊握對方的雙手說:「我們以後還要在這條街見!」
在找尋到真正安居之處前,
人們互勉加油,用愛將心相繫。
三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四十六分,芮氏規模九點零的強震撼動日本東北;環繞著海岸發展的岩手縣大槌町,町長加藤宏暉立即召開應變會議,不知一公里外滔天巨浪正急速衝向陸地、衝向他們所在的公所大樓……
「我目睹三十多位同仁被大浪沖走,許多鄉親瞬間被駭浪吞噬。災後那一個多月,我一邊工作一邊掉淚,始終無法安眠。」大槌町代理町長平野公三,日夜奔走救災,那段時間不曾回家探望獨居的妻子;這場災難,使他切身感受到身為一個公務員的責任。
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大槌町,位於岩手縣上閉伊郡,濱臨太平洋,是沿海經濟中心,以水產業為主,人口一萬五千多人。海,自古以來是大槌町人生活的依靠、心靈的支柱。
如今海水無情,讓長久依靠它的人們失去了一切,罹難和失蹤者約一千餘人,以年輕人居多;目前町內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多數,內心有著難以癒合的創傷。
四個多月過去了,海水依舊漫淹在陸地上,所有的公共設施都必須重建;大槌町的學生在附近青少年中心臨時校舍繼續課業,可預料的是這一、兩年的情況勢必不安定。這也是平野公三最擔心的,迫切期待找到合適的建校用地。
「每個町有著不同的文化及歷史背景,再生,就得從在地特色重建出發。大槌町如果沒有『海』,一切都無法談起。」但哪裏才是長居久安之地呢?平野公三遙望長空呢喃,那應該是更高或離海比較遠的地方吧?
戒慎虔誠 正確防災觀念
大槌町的大槌小學校,一樓處處是浸水的痕跡,二樓以上則留有火燒過的黝黑;可以想見強震海嘯引發的大火,當時是如何吞噬這片土地。
七月中旬慈濟基金會以此為據點,致贈住宅受損的居民慰問金。三位小學生跟著親人前來領取,詢問能否上樓看看自己的教室,因為災後他們就不曾回來過。五年級的村上夕芽以及二年級的村上悅子小姊妹說,災後有段時間她們總是驚恐入眠,因為很怕睡熟了,海嘯來了要怎麼辦。
大槌小學校在接獲海嘯警告後,師生迅速往高處移動,只有三位由家長接走的孩子在逃難過程中罹難。
「那三個孩子,就是我的孫子,八歲的孫女長得特別漂亮可愛;他們和我的女兒連同車子被捲到海裏,遺體在半個多月後漂流到學校附近……」從那天開始,三浦美惠子天天在校門前的石碑放上鮮花,表達思念。
「大槌町是一個有山、有海,很美的城市。家鄉人無論到哪去,都喜歡回到此地。」三十二歲的四戶直紀,先前在大槌町「災難對策本部」任職,當日來協助慈濟志工核對領取者的身分。
他說,去年也有一次海嘯警報,但只有一呎高,或許因此讓大家掉以輕心;三月十一日地震剛發生,他們忙著收集著災情和警報,並沒有及時撤離,「留下來商討對策的都是幹部,三十多人被海嘯捲走。」
被捲走的包括四戶直紀在內,他隨著一片牆載浮載沈,直到爬上一片屋頂,經過一天一夜,奇蹟地被救難隊救起來。但是,跟他相依為命的父親卻罹難了。
面臨生命的至痛,四戶直紀和同事之間少有談論,壓抑在心底,化為一股拚命做事的力量。他說,這可能跟大多數日本人鮮少用語言來表達情緒有關。當他投入慈濟志工行列為町民服務,他觀察到鄉親都很高興,對於慈濟人如此付出,更是感恩。
與大槌町相鄰的山田町,也有一批慈濟志工同步舉辦慰問金發放活動。四十九歲的婦女湊厚子,特別叮嚀同樣位居四面環海島嶼的臺灣志工:「千萬不要像我們低估海嘯警報,才不會造成如此大的傷亡。希望日本是最後一個因海嘯而受災的國家。」
湊厚子的女兒是高三學生,也是帆船社的一員,當資深的帆船社管理員遠眺到大浪,立即告訴她海嘯危機,她趕緊通報師生逃離;不僅如此,她還拿著擴音器往近海的方向跑,沿路喊了十五分鐘,一直跑到接近危險地帶才折返往高處逃,盡全力警示大家海嘯來襲。
調適心靈 不輸給海嘯
根據七月中旬最近一次統計,東日本大震災罹難者超過一萬五千五百人、失蹤五千人;失去住所或者因為福島核災事故而撤離到他處生活者,高達十萬人,其中仍有兩萬四千人住在避難所。政府規畫興建逾五萬戶組合屋,已完成三萬七千戶。
曾擔任山田町議會議員、議長的田村剛一說,在避難所時期,吃住水電都不用錢,如今鄉親陸續搬進組合屋,開始過自立的生活,慈濟的慰問金對他們來說很重要,「我們也能體會這筆錢代表著愛心,更感謝慈濟人的親切。」
大槌町八旬獨居婦女大野紗田住家全毀,輾轉居於避難所和親友家之後,六月中旬搬進組合屋。她說,販賣車會載送生活用品等到組合屋社區,但是常供應不足;她的難處並不在物質生活,而是常常擔心地震再來,即使三更半夜感受地面震動,也會驚嚇得爬起來。
「每個人都如此,不是只有我。」她明知忘不了同一件事情是很糟的狀況,但暫時還是無法克服。她每週會去兩次日托中心,和老朋友訴一訴心情,讓情緒有所抒發。
八月盂蘭盆節即將來臨,在這個慎終追遠、家人團聚的日本傳統重要節日,大野紗田打算將部分慰問金用在上面,「要活久一點,才能供佛、為祖先供花,」她很堅定地表達:「我不要輸給海嘯!」
山田町一位八十一歲的老奶奶,則依舊在等候安居之日到來,「女兒已經結婚,住在她家生活起居不方便,希望能快些抽到組合屋。」
老奶奶說,海嘯衝進屋內,她的衣服被強烈的水力撕碎,她拚命爬到屋外的高處,看到自己衣冠不整、狼狽不堪,隨手抓了報紙遮掩身體;當第二波海嘯衝來,「我往下看,看著鄰居一個個被沖走,我哭喊著卻來不及救他們,非常難過。」
「後來我逃到女兒家,每天夢見一群鄰居走在霧茫茫的海上,對著我喊:『我們看不到回家的路,這是什麼地方啊?快來救我吧!』這樣的夢一直持續兩個多月。」
領取了慰問金的老奶奶,欣慰地準備離開,「明天是集體法會,我會去參加,紀念我的鄰居及親朋好友。」
愛與關懷 直達受傷心靈
來自臺灣和日本的一百零九位志工,從東京遠赴東北展開發放;進入災區山田町,街道上鮮少車輛和行人,冷冷清清地。沒想到隔天清晨來到中央公民中心籌備,已有許多居民聚集。
志工架設帳棚遮陽,除了自行運來百餘張小白椅,更向當地工作人員借了數十張椅子,不讓鄉親站著等太久。
志工在現場帶動改編為日文的慈濟歌選「愛與關懷」,回響很好。一位奶奶表示,一進場聽到這首歌,讓她的心有很深刻的感受——回想起海嘯來的那一刻,先生抓著她的手,頭也不敢回、沒命地往前跑,就如歌詞中所說的「用愛將心相繫﹂(中文歌詞為「世界充滿著愛與關懷」),這首歌唱入了她的心中,也更珍惜彼此之間的情感。
在大槌町發放現場等候區,半田蓮美師姊看到七十四歲的芳賀陽子很認真地跟著唱,於是遞上麥克風讓她抒發。「四個多月來,第一次唱歌……本來沒有心情唱,今天唱一唱,心都放下來了!」她寬心之情溢於言表:「今日就像做夢一樣。感覺特別幸福。」
地震發生後,曾經連吃一頓飯都不可得,現在芳賀陽子借住親人家,慈濟慰問金對她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得知這筆錢來自眾人的愛心募款,直說會好好珍惜善用。始終展開笑顏的她對慈濟人說:「你們的溫柔就像家人,我完全感受到了!我會堅強活下去。雖然我年紀大了,但是有朝一日,我想到臺灣看看你們。」
大槌町民情純樸有禮,隊伍中常常看到鄉親彎腰相互噓寒問暖,也有許多擁抱的激動。災難後各奔西東,比鄰而居的鄉親,在前來發放現場的巴士上,才確認彼此的生命仍然延續,淚灑現場。
代理町長平野公三說,今天大家能在這裏相見道平安,是始料未及的,這也是他整天守候在此的原因之一。未間斷的人潮中,不時有鄉親跟他打招呼;三十年前因為意見衝突,不相往來的同班同學,突然走到他面前致意,更讓他眼眶泛起淚光。
平野公三說,發放前的商談中,他發現慈濟人做事考慮周詳;當親眼看到慈濟人把愛心捐款謙卑地送到鄉親手中,更令他印象深刻。「這樣的氛圍,令本人及鄉親深切感受到慈濟的溫暖與愛,這絕對不是金錢多寡所能衡量的。」
七月十八日正午陽光普照時,連續三天發放順利完成。「請大家一起為一千五百多位受難者『鎮魂』,同時為他們家人撫平內傷。也期待慈濟人再來!」平野公三抿嘴忍淚,彎身向慈濟人致謝。
●
十二年前臺灣九二一大地震,自日本趕來的救援隊,夜以繼日在重災區殘垣中找尋倖存的希望;因為餘震,他們時而閃身、時而再站上瓦礫,直到深夜時分仍不放棄。在旁準備熱食供應的慈濟志工周錦求,被這情景所震懾,那盞明亮的探照燈光,刻印在她心靈深處,「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回報。」
此刻,當她走在東日本災區,映入眼底的殘破屋瓦、受到海水浸泡而日漸枯黃的樹枝無言伸向天際,就像受災居民的孤獨一般;她感觸很深,也想告訴他們:「有愛就不孤單。」
山田町長的夫人佐藤愛子領完慰問金,迎面而來的東京慈濟志工呂瑩瑩對她說:「辛苦了,讓您久等了。」當呂瑩瑩握住她的手、輕拍她的背,她的眼淚掉了下來:「早上我來排隊,看到很多穿著藍色衣服的志工,每個人都態度親切,面帶笑容。很感謝你們遠從臺灣來幫助我們……」
呂瑩瑩安慰著她,感恩日本救難隊在臺灣九二一地震後的幫助,「我是帶著感恩回饋的心,將全球三十九個國家地區募得的愛心送來。你們一定要堅強,對未來有希望!」
從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慈濟在岩手縣舉辦兩次大規模慰問金發放,受惠達一萬三千一百七十四戶;七月下旬將轉往宮城縣氣仙沼市舉辦發放。這份名為「住宅被害見舞金」的致送,期間經過許多溝通折衝,日本民族的自尊和客氣,讓慈濟的賑災行動就像在石頭縫裏找尋愛的出口。
何以千里迢迢、想方設法將之直接傳遞到災戶手中?或許正如日本分會志工總督導陳金發所說:「小小的慰問金,無法養活受災戶一輩子,但我們期待帶來希望,激勵他們生存的勇氣!」
〔圖說〕慈濟六月中旬在岩手縣釜石市和陸田高田市的慰問金發放,感動了相鄰的大槌町和山田町官員主動求助,慈濟於七月中旬前往舉行第二次大型發放。
於釜石市,志工攙扶長輩完成領取程序,一旁掛著來自外界的祝福海報,詮釋著跨越國界、突顯人類互助的「絆」之力。
山田町的老人家含淚訴說,聽到現場播放「愛與關懷」這首歌就很想哭,慈濟志工緊緊握住她的手。
在領取慰問金時,美麗的阿嬤與二十年前的老友重逢,歡喜的她教志工們跳起了陸前高田的舞蹈,優美舞姿令死寂的災區有了跳躍的活力;或許志工的肢體不如她靈巧,但心靈卻與她一樣暖暖熱熱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