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日 為心靈「去污還淨」
◆6‧24《農五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人心能去污、還淨、歸源,天地才能調和平安。
跨宗教,大愛無私無染
「宗教雖有不同教義,但只要是正信宗教,皆將人生導向愛與和平。」早會時間上人開示,「宗教」是人生的「宗」旨、終身的「教」育,力行宗教真實義,人生就能宗旨正確、行於正向。
「宗教之美,美在真誠、善良。佛教徒要學習宇宙大覺者『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開闊心量廣納一切的大圓鏡智,以誠、正、信、實,開闊心靈的道路。」
雅加達巴德曼干村國立第二十三初中,兩年前開始興建「努魯爾詹納」清真寺,但工程進行到一半即因經費不足而停擺,五百位師生開始日存一千盾(約新臺幣三元)零用錢,籌募建設經費;印尼慈濟人得知後,出資贊助清真寺內部裝潢及禱告設施。今年六月一日,校方於初三學生畢業典禮時舉辦清真寺啟用儀式,十七位慈濟志工受邀出席。
慈濟尊重穆斯林禮拜傳統,跨越宗教幫助興建清真寺,真誠態度感動師生;同為穆斯林的印尼籍慈濟志工亞古斯也說:「慈濟讓我們穆斯林感受到,大愛沒有宗教的分別,彼此可以和睦相處。」
上人讚歎印尼慈濟人以開闊的心胸,為不同宗教信仰者鋪平坦大道。「無論信仰何種宗教,只要有清淨無染、無私的愛,都能利益人群。要時時自我警惕,保持心的無私無染;人人淨化己心,世界就能祥和平安。」
滌心垢,回歸清淨源頭
「推動環保,是要人人從心靈去污、還淨、歸源,也讓宇宙乾坤回復清淨。」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表示,現今氣候已變,人心亦變,要改變氣候,就要改變人心;當務之急,是使人心回歸清淨源頭。
「人性本善,唯因一念無明,使本性蒙塵,行為愈益偏離。然而本性不失,只是受污濁障蔽,要讓染濁的本性回歸清淨。」
當今科學發達,人能運用科技「顯神通」;但上人提醒,心中無「法」、不能深體佛智,未證果而用神通,只會愈行愈偏。
人類發現大地含藏許多礦物,大肆開採、製成大量物品,使用後又大量丟棄、堆積,導致地球危機四伏。上人表示:「『因』是地球上含藏礦物、石油、天然氣等等,『緣』則是人類以高知識、高科技的『神通』鑽探、研發;經過種種加工製造,讓礦石變成高價的寶石或實用器物,這就是因緣會聚之後研發的成『果』。人類短視近利挖山鑿礦、破壞環境的業『報』,就是傷痕累累的大地快速壞敗,頻發的災難迫及眾生的生存。」
上人慨嘆,人類集「因」成「緣」,研發出破壞力強大的工具,成就價值連城的物品;心起貪欲追求價值連城之物,就會與人起爭奪,清淨的心地受到污染與傷害,更加不擇手段破壞大地。「世間災難造成的種種『苦』,是人類自己造作、『集』聚而來的。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時,也要承受破壞環境的業報。」
大乾坤的壞相愈來愈嚴重,上人深感「來不及」,嘆言:「全球近七十億人口中,迷茫造業者為大多數;真正能反省、懺悔者,如須彌山下的螞蟻,人少力微、不成比例。所以發起『大懺悔』,希望從臺灣推及全球;人人滌心垢、去習氣,就是『滅』苦的方法,也是回歸清淨本性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