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6期
2011-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日本
  蔬國人物誌
  上布施
  醫療環保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6期
  三日 上緊「精進」發條

 

◆6‧3《農五月‧初二》

【靜思小語】真誠懺悔、虔誠齋戒,凝聚慈悲喜捨心、救苦救難大力量。

縱欲、享樂 自造業

臺灣食品遭塑化劑污染,造成人心惶惶;歐洲也爆發嚴重的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

「人們放縱享樂,心念愚癡而昧於真理、不斷造業;累積強大的共業,以致世間災禍愈多、愈大。」早會時間,上人提醒大家在衣、食、住、行上提高警覺,力行簡單、自然。

隨欲縱情享樂,猶如飛蛾撲火自害其身。上人舉述難陀尊者的修行故事——

難陀是佛陀的同父異母弟,佛陀托缽行化至王子的宮殿,看到他與妻子沈溺欲樂,決心度難陀出離「色」欲。難陀見到佛陀前來,趕忙接過佛缽盛裝食物供佛,然佛陀已邁開步伐往前走,難陀便一路追趕來到僧團所在的精舍;在僧團的祝福中,接受佛陀剃度出家。

難陀雖然出家,但朝思暮想美貌的愛妻與宮廷安逸的生活,無心修行。某日,難陀逃離僧團回宮途中,遇到佛陀,佛陀示現神通力,引導他經歷天堂與地獄的境界;難陀於是體悟——沈溺俗情享樂,福報享盡之後,終會墮落地獄受苦報。從此調伏身心欲念,安住僧團修行;終能建立思想清淨、身行端正的品德,得佛稱許其「諸根寂靜」。

「尊者未出家前耽溺欲樂,出家後仍無心修行;佛陀應其根機,殷殷教誡,終使尊者收攝六根,專注修行而得身心清淨。」上人以此期許人人收攝六根,飲食上降低口欲、生活上節約儉樸。

「能調伏欲念,收攝心欲而精進勤修,即是智慧;也才能使天、地、人祥和平安。」

懺悔、齋戒 聚祥瑞

「經藏演繹不是表演,而是『以心入法、以身說法』的法會;須以虔誠清淨心投入。」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強調「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須導引人人虔誠入法;即使沒有上臺,仍要持續懺悔、齋戒,為社會凝聚祥瑞之氣。

「全球天災頻傳,『祈求天下無災難』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要從內心最深處真誠懺悔己過、虔誠齋戒,且為天地、人間無私付出。慈濟道場是力行道、真實路,當凝聚人人的愛心善念以救助苦難。」

上人進一步說明,只要人心真正入法,真誠懺悔、齋戒,自然能行慈、悲、喜、捨,凝聚救助苦難的大力量。

「入經藏不能半途而廢,若遇障礙或挫折就放棄,如同『精進的發條』沒有上緊就放鬆了。即使公演過後,大家還是要抱持懺悔心,將共修、讀書會當作永恆的道場,持續精進。」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