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9期
2011-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南非德本
  特別報導‧關懷東日本大震災
  喜樂證言
  慈善國際‧泰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9期
  二十七至二十八日 感恩,承擔,包容

 

◆9‧27~28《農九月‧初一至初二》


【靜思小語】檢討缺失,是為了改進,而非究責。

啟動慈航

「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落幕,企畫團隊進行活動檢討,宗教處全體同仁在座。

過去的音樂手語劇,雖然也發揮「寓教於樂」功能,但上人總覺不夠慎重;看到馬來西亞慈濟人公演「清淨‧大愛‧無量義」音樂手語劇,所有入經藏菩薩包括幕後工作人員,全體齋戒一百零八天,真正是道氣莊嚴的法會;因此希望臺灣也能效法。

在臺灣,第一次策畫如此大型的經藏演繹,在充滿變數的過程,能大致順利圓滿,上人表示,要對人對事懷抱感恩。

「要記取過程的缺失並改進,但不要對一時權宜的方法費力鑽究;對投入活動的工作人員要懷感恩心,而非針對缺失究責。對人、對事,要學習找『善解』的角度、體貼他人;要廣開心量,學會包容與承擔。」

上人強調,了解問題所在、記取教訓,然後要自我要求提升力量,且彼此相知、及時配合,在往後做得更完善。

雖然經藏演繹已圓緣,上人強調法會不散,還要落實社區帶動讀書會共修,勉勵參與者持續入經藏,道心不鬆懈。

上人亦叮嚀宗教處同仁,莫因奔波忙碌而忘記內修。「心理的生、住、異、滅四相運轉不止,而使人起無明,複製層層煩惱,讓求法、行善的念頭消失;明知正確方向,卻沒有毅力走到終點,故仍於苦海浮沈。要讓心常常回歸『靜寂清澄』的靜思法脈精神;內心道場穩定,才能走入人群而不動心。」

個人事小、天下事大,上人強調,家庭再如何幸福美滿,也無法以己力保持永久的幸福,若是社會動盪,自己所珍惜的人也無法保護,甚至難以自保。

「慈航已啟動,希望大家要多發心,『未種善根者,令種善根;已種善根者,令能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脫』。要解脫,就要開闊心胸,莫受俗情煩惱綁縛;希望人人拉長情、擴大愛,堅定道心向前行。」

萬法由心

二十八日晨語時間,上人續釋《法華經》,指出在無量無邊的長久時空中,有兩萬位覺者皆名「日月燈明」。

「芸芸眾生智慧未開、心地昏暗,所以諸佛要不斷為眾生指路;『日』、『月』表示『智慧』、『慈悲」,『燈』表示『光明』;『日月燈明』是比喻佛德,智慧、慈悲圓滿而能悲智雙運,引導眾生的方向。」

經文中,文殊菩薩向彌勒菩薩述說,兩萬佛皆名「日月燈明」,而最後一位日月燈明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上人解說,這是「隱明現暗」之法,以事相闡明佛法;這位覺者在出家之前為國王,生八子,「八王子」是比喻,指的是「八識」,所有的意識皆由心生,「佛」則是「心王」。

「心是萬法之王,一切唯心造,八識皆由心生,但本體是一,就是清淨的覺性。能夠了解佛陀的心,才能徹悟佛的知見,身體力行,不再輪迴六道。盼人人深入法理,反觀自性,找到起心動念、造作諸業的根源,淨除無明,顯現覺性。」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