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 心地拓荒
◆9‧17《農八月‧二十》
【靜思小語】耕耘荒蕪心地,拔除無明雜草,菩提種子就能萌芽茁壯。
疼惜慧命,如護生命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比丘前來致禮。佛陀問比丘身心安樂否?比丘答,在修行過程中身心安樂,不以乞食為苦;不過所居住的樹林間有許多鳥兒,總是在夜間悲鳴相呼,亂其定意。佛陀教比丘,待鳥群黃昏飛返樹林時,向鳥兒們說:『可否將你們的羽毛借我一用?』比丘照佛所言向鳥群呼喚,鳥兒們擔心折翼,皆飛出樹林不再回返。比丘從此得以安定修行。」
這是律典中記載的一則故事,晨語時間,上人引以說明:「鳥兒們尚懂得愛惜羽毛,人們更應自愛、疼惜慧命,如同愛惜自己的生命一般。」
上人續解說佛十號之「善逝」,即善入無量世界,化現種種身形,隨順眾生心欲而說法,來去自如;讓眾生在生死煩惱中聞法歡喜,接受引導而證無上菩提。
「凡夫心易受環境影響而不得自在,由生到死,煩惱牽纏不休、造業不斷。欲使煩惱、習氣深重者聞法,且能用心理解、體會而起歡喜心,非常不易。然而佛陀已徹悟世間萬理、悲智雙運,故能於各種境界進出自如;又在長遠劫來與眾生廣結善緣,讓大眾欣然接受引導,而能增長慧命。」
佛十號中之「世間解」,是指佛對於有情世間的一切皆能通徹。上人表示:「『有情』眾生皆有心欲,遂使心靈無明癡昧而造作諸業。佛陀以其智慧,對宇宙萬物之理瞭如指掌,也能隨眾生心欲而應機教化。」
佛陀以其無上福慧智德向世間有情說法,故又號「無上士」。上人說明:「佛陀來人間度眾生,就是要將覺悟的種子播入人心,鋪出智慧的道路,引導人人行走;如同拓荒者一般,教導眾生耕耘荒蕪的心地,去除無明亂象,讓菩提種子萌芽、茁壯,直至菩提成林。」
上人教眾學習佛陀的慈悲與智慧,廣結好緣,讓眾生聞法起歡喜心;以歡喜心接受法,才能得見智慧光明,由迷轉悟。
落實環保,減少災難
位於南美洲的哥倫比亞連日大雨,首都波哥大東部三條河流水位暴漲,淹沒農田,五百多戶緊急撤離;亞洲的巴基斯坦去年此時遭受嚴重水患,重建工作未完成,今年雨季又降豪雨,南部信德省受災嚴重,三十萬人無家可歸、兩千人感染瘧疾;泰國連降大雨將近兩個月,全國七十五府中,有三十個府泡在水裏,超過九十人喪生……
上人於早會提及這幾個大雨成災的國度,嘆世界各地紛傳洪災,讓貧苦民眾更加無助。位於曼谷北方四百公里的彭世洛府,監察使辦公室他尼先生曾隨道德中心來臺參訪;今年彭世洛府受災嚴重,他尼先生聯繫慈濟請求提供熱食,並陪同前往重災區挽拉甘縣勘災。
挽拉甘中學校長蘇內先生,三年前曾隨教育部來慈濟參訪;因大部分學生家受災,學校已停課一個月,蘇內校長得知慈濟前來賑災,積極邀約師生一同來為鄉親付出。九月二日開始,志工提供十九個村莊熱食;軍人、老師及當地居民紛紛穿上志工背心,幫忙洗菜、切菜,積極付出。
上人讚歎:「藉這一分機緣,啟動人人付出的心。帶動師生與家長投入發放,也是在眾生的心田裏播撒愛的種子。唯有人心平和、互助互愛,才能使社會祥和、天地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