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0期
2011-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泰國
  主題報導‧朝鮮
  天涯共此情‧大陸
  寰宇慈濟
  關懷東日本大震災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0期
  二十五~二十六日 滅除「煩惱賊」

 

◆10‧25~26《農十月‧初四》

【靜思小語】莫讓智慧寶藏,被煩惱逐日消磨;要知煩惱從何而出,向內心「抓賊」。

解纏縛,傳正法

晨語時間,上人言及,佛說《無量義經》時,許多修行者心近道,已至阿羅漢境界,「盡諸結漏,無復縛著」——煩惱已盡,不再受業力糾纏而輪迴生死。

「阿羅漢又譯為『殺賊』,所殺者是煩惱賊。」上人言,人人內心都有清淨無染的佛心智慧寶藏;但是凡夫「犯賊」,像住家遭小偷一般,內心的寶藏被煩惱賊逐日消磨。「修行者要向內心『抓賊』,自知煩惱從何而出,就能有所防範,趕緊消滅。」

「若能消除一切煩惱,就有『應供』之德,能堪得受供養,且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報。」上人言,舉凡「殺賊」、「應供」、「涅槃」,都是修行至阿羅漢的德行,能解脫生死束縛,遊戲人間,來去自如,隨願力於人間救拔苦難眾生。

文殊菩薩在《法華經》中提到,過去日月燈明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上人解說,日月燈明佛說《法華經》圓滿後入無餘涅槃,而傳承法脈的重任就由妙光菩薩承擔。此段經文顯示,有形的佛身順應大自然法則示滅,而無形的真理不生不滅;然而無生滅的真理,一定要有人受持、推動,教化眾生,真理才能夠恆存人間。
環保行,清淨愛

汶川地震三年後,重災區漢旺鎮居民都已搬到新城。為了人間菩薩大招生,慈濟志工自今年十月起展開八場環保宣導,十二日在漢旺環保站的晚會中,由當地鄉親分享環保的好處和重要,並安排受袍儀式,邀請當晚發願投入的鄉親上臺,由本地志工脫下志工背心幫鄉親穿上,同鄉彼此帶動、傳承使命。

早會時間,上人讚歎慈濟人持續以愛相伴,如今在川震災區已見希望種子就地生根發芽。漢旺鎮外圍的牛鼻子村,去年七月重建完成,過去曾擔任村領導的黃生云老先生,發心承擔環保工作,不但提供自家當環保點,更揹起籮筐沿街撿拾回收物,帶動村人共同清潔環境。

上人稱讚漢旺鄉親將環保之法聽入心,能理解惜福觀念,更積極造福;即使搬遷到重建後的新村落,也能落實「垃圾不落地」,家家戶戶「清淨在源頭」。從有形的環保道場,看出鄉親們無形的心靈道場也是清淨亮麗。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大家都是靜思弟子,身負傳法重責;就像日月燈明佛將傳承大乘法的責任交託予妙光菩薩,傳法度眾的責任棒棒交接。請大家提起使命,深入人群,傳承微妙真實法,讓佛法永存人間。」


人文美,內而外

「對的事,做就對了。該堅持的原則,無論面對何等困難,還是要堅持。」聽取慈濟技術學院羅文瑞校長與主管報告慈濟人文在校推動計畫,上人致勉,推動人文教育,要打從內心顯發於行為,做中學、學中覺,真有覺悟才是真人文。

上人言,現代人雖擁有高學歷,但道德觀念淡薄,令人擔憂。「教育未在生活中落實,像浮萍漂蕩,雖然水面上一片綠意,卻沒有穩固基礎。期待教育能落實於生活中。」

上人言,慈濟醫護同仁或醫療志工每天在早會上分享的內容,就是生命教育,也可見證醫療人員如何「術德兼備」;而慈濟人具有正信的宗教觀,「心正氣盛邪不侵」,自然不受迷惑而陷入迷信,故建議邀請慈濟人分享平時如何開導人心的實務經驗,成為慈濟教育的特色。

上人強調,美學教育不只存在建築、音樂或藝術,應注重生活中可見的衣、食、住、行,都能讓人有「美」的感受。

「尊重自己的形象,就是尊重別人。美,不只存在眼睛看得到的環境,要從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從心靈感受得到教養;從衣著、髮型乃至舉手投足間自重自愛,顯示出一個人的品格,也建立起受人尊重的形象。」


聚心力,度洪患

中美洲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墨西哥等國,十月上旬起持續遭到暴風雨襲擊,路斷橋毀,電力中斷,已超過百人死亡,三十多萬人受災,數萬居民被迫撤離家園。瓜地馬拉災區至今大水未退。

上午透過視訊連線,聽取美國總會工作團隊與中美洲四國負責人報告目前災情與援助狀況,上人開示:「天下災難偏多,慈濟人要為天下人承擔天下事;不只就地取材,還要幫助鄰國。期待廣募人間菩薩,就地凝聚救助苦難的力量。」

在與泰國視訊連線會議中,分會志工所報告的災情現況令人擔憂。上人再次強調:「只有少數人積極投入,做不起大好事,必須多數人合心,才有大力量!不論是泰國籍或臺商,人人都應有『共生息』的觀念,把這片土地當成自己的家,合和互協,凝聚力量,才能讓整個國家盡快度過難關。」

上人殷切期勉:「期待這波災難,能喚起人人敬天愛地的精神;凝聚人人虔誠的心念,感動天地,讓氣候調順;人人付出力量,縮短災期,就能加速重建家園與商機。」


少私欲,擴大愛

二十六日早會時,上人回憶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至十二月二日,菲律賓接連遭受梅花、莫柏、溫妮以及南瑪都四個颱風重創,造成呂宋島東部及東北部嚴重災情;慈濟人搭乘直升機勘災,驚見海灘滿布山上沖刷而下的巨大原木,足見盜伐、濫伐之嚴重,無怪乎大範圍的坍方、土石流造成嚴重傷亡,災區泥濘不堪……

當時上人慈示菲律賓慈濟人,以「發放、消毒、淨水、義診、建設」五管齊下援助災區。「那時菲律賓靜思堂尚在工程中,工地菩薩利用耶誕假期跟隨慈濟人前往災區清掃街道,匯集人力、物力投入,短時間內就看到災區街道亮麗起來,回復商機。」

上人表示,慈濟在世界各地的賑災經驗,皆體會到只要人心合和互協,民眾無分本地外地投入災區清掃,就能迅速恢復市容;若人人抱持「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只照顧自己的生活區域或工作範圍,廣大災區難有復原之日;況且環境衛生惡劣,疾病的傳播沒有隔閡,仍然會相互影響。

「一人不能成就功德,必須會合眾人心力,才能成就大功德。期待慈濟人以身作則,帶動社區鄉親互愛互助,以開闊心胸付出無私大愛;個人減少私欲,開闊愛心,人心調和,天地氣候就會調和。」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