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0期
2011-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泰國
  主題報導‧朝鮮
  天涯共此情‧大陸
  寰宇慈濟
  關懷東日本大震災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0期
  7日 求福不如造福

 

◆10‧7《農九月‧十一》

【靜思小語】與其祈求祝福,不如自己造福,以做本分事的心念歡喜付出。

法華六瑞

晨語時間,上人開示「法華六瑞」——說法瑞、入定瑞、雨華瑞、地動瑞、眾喜瑞、放光瑞。佛說《法華經》前,先演說《無量義經》,接著入無量義處三昧定,此時天降香花莊嚴道場,大地亦起六種震動,會中大眾見種種瑞相,皆歡喜合掌,佛眉間放光,朗照一萬八千佛土……

此「六瑞」為過去覺者說法時,所展現無上祥和美妙之境界,用以強調所說之法的殊勝,讓眾生體會覺者所覺悟的真理。

六瑞現前,聞法大眾身心都已有接受大乘法的準備,佛陀知道因緣成熟,即宣講《法華經》,這段過程蘊含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的慈悲用心。上人勉眾,佛法雖然深奧,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心,殷勤精進,虛心求法;心不離法則法不離行,時時皆能有所增進。


自作自得

「要讓人人啟發善念,不是靠一個人就有影響力,必須大多數人都具有相同的心念,才能廣行善事、普救苦難。」與印尼實業家座談,上人表示,世間苦難人眾多,只靠少數人的雙手無法一一救拔,需靠社會大眾愛心匯聚,才能產生普度眾生的大力量。

如何讓人人都願意伸出雙手助人?上人言,要用宗教精神開導,使其心靈淨化、提起愛心,才能長期培養慈悲心,感受助人的歡喜與輕安。

上人指出,慈濟人皆具有宗教情操,所以不分生活背景、社會地位,縮小自己、融入團隊、親身投入。

「企業需要許多人力與資源才能成就,否則擁有再大的財力也無法發展。」上人勉勵座中實業家,要以愛回饋大眾,讓愛的力量影響深遠;社會平安,企業才能穩定發展。

印尼靜思堂即將落成啟用,上人殷勉,要帶動更多人了解慈濟精神而投入,使之發揮良能,期待人人把握機會,多做好事就能得福。

「福報自作自得,有福的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但不要抱著求福的心態行善;與其時常求祝福,不如自己造福,且要以做本分事的心念歡喜付出。」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