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覺有情,愛長久
◆9‧9《農七月‧二十四》
【靜思小語】私情牽絆,如腳鐐手銬縛身;覺有情付出,身心自在,愛能長久。
守護生命,健康久久
大陸蘇州「慈濟健康促進中心」今天展開啟業前試營運的義診;早會時間,透過視訊,全球慈濟人共同見證醫療志業再創新頁。
上人歡喜期勉未來的蘇州志業園區,能夠發揮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健康促進良能。「九月九日開始義診,就是要表達『健康久久,長情久久』;慈濟人間菩薩要拉長情、擴大愛,根扎得更深遠、更穩固,讓這分『覺有情』長長久久。」
出世心,入世行
聆聽清修士分享發願修行的因緣,以及回到精舍與常住共同作息的心得,上人勉眾,既知人生無常,就要好好把握修行因緣。
「『慈』是無緣大慈,『濟』是同體大悲。在此災難偏多、人心不調和的五濁惡世,要實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濟度眾生的心願,一定要走入人群,不斷用法水清流灌注人心,沖淡濁流直至清澈。」
上人表示,清流泉源就是「靜思法脈」,源於佛陀的教法。投入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須以佛教精神入群度眾,不斷修除習氣,回歸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
「要常自我警惕,以謙恭之心看待世間人、事、物。就如許多年幼孩子心靈未受污染,因而更貼近佛心,聞法即能體會,以堅定心志貫徹。」
上人比喻,「慈濟」就像人體,「靜思」則是遍布全身、輸送血液的血脈,血脈暢通,人體就能保持健康;而要有良好的造血功能,必須有強健的骨髓。「大家發心修行,走入靜思道場,就如同接受骨髓移植——要讓法髓移植入心而不起排斥,就要先去除長久累積的習氣、煩惱無明,才能真正引法入心。」
為天下眾生付出,要讓身心自在。上人教示:「即使家人之間感情很好,也免不了生離死別的痛苦;一旦無常現前,身心皆受煎熬,這樣的感情如同腳鐐手銬。要放心、放手,才能接引更多人;心念一轉,種種困難與牽絆都能迎刃而解。」
即使全臺行腳,上人說自己的範圍也只在臺灣本島。「雖然路走得不遠,但是無形的心靈世界卻很寬闊,天天都能宏觀天下。人人只要守於本分,內觀自心,就能享受最美好的境界。」
上人勉眾將無形的「靜思法脈」化為有形,將起源於過去、發展到現在的志業成果、延續到未來的精神理念,以具體文字整理出清楚脈絡,讓後世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人,有依循、修學的課本。
「『靜思』是『性』、『慈濟』是『相』,慈濟宗門是源於靜思法脈的精神理念驅動、成就一切慈濟事。大家都是慈濟宗門第一代弟子,尤其清修士,必須用心鞏固、傳續法脈。」
過去日本佛寺的正統叢林,要求出家僧人在最初三年,每天都做同樣的工作以鍛鍊身心。上人勉清修士,在精舍要從最苦的工作做起;道場中人人精進、具有正念,就能樹立道氣。
「雖是居士身,但要具備出家的精神理念,時時自淨身心;與眾共事時,要運用布施、利行、愛語、同事﹃四攝法﹄相互勉勵。凝集道氣,再進一步教化人間。」
北區慈警會及家屬返精舍尋根,上人感恩座中警察同仁不僅保護人民,又走上慈濟菩薩道,時時刻刻為社會大眾付出,實為「真菩薩」;亦期許人人以現代鑑真和尚自許。「為法忘軀,提起信心與毅力,就能突破重重障礙,達成宏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