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3期
2014-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特別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阿板薰法香
  人醫之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3期
  【關懷筆記】練習放下,專注眼前
◎撰文‧李委煌 攝影‧蕭耀華

謝菁芳(右一)在投入志工後擺脫自卑、重拾自信,並從慈善訪視、救災關懷的服務裏,以誠懇的心走入許多人的生命。

雖然會恐懼,但要練習放下這分恐懼;

對她來說,這不是課堂上的生死學討論,

而是實實在在地走入哀慟逾恆的家屬心中。

 

在澎湖的殯儀館,高雄志工謝菁芳陪著家屬辨認遺體。因為班機墜毀起火,許多遺體燒得焦黑,而身旁的這家人要找出的親人共有四位:爸爸、媽媽以及兩個寶貝女兒。這位媽媽是澎湖媳婦,暑假時常帶著兩個女兒回高雄娘家探望她們的外婆,回程遇上不幸。一時失去這麼多位家人,這讓謝菁芳非常擔心他們是否承受得住。

有人往停靈處走,也有人掩面跑出,謝菁芳完全能理解,「因為裏頭的味道真是太嗆了。」她並非不害怕,口罩下的雙唇只能不斷默念著佛號。

因為冰櫃尚未運來,濃重焦味瀰漫著,地板上仍可見斑斑血跡。謝菁芳知道這種場景,家屬看了只會愈來愈傷心,於是在認出一位後,她就半哄半說服地提早將家屬給帶離那裏了……

這條助人之路,謝菁芳走來並不容易。五歲時,她因德國麻疹而導致右眼瞳孔全白,父母帶著她四處求醫,十六歲時還接受了手術,才回復較正常的顏色;那十年,家人為她花了好多醫療費,而她常因「獨眼龍」被取笑,在小學三年級時就決定輟學,寧可回家餵牛。

「好多年來,我都不敢抬頭看人。」自覺身體有缺陷、書又讀得少,謝菁芳從小就很自卑;直到後來做了慈濟志工,接觸許多像是口足畫家謝坤山的生命勇士,也跟著志工訪視關懷貧病弱勢家庭,終於明白身體健全不如心靈健康。

她曾在鳳山探訪過一位八十多歲阿嬤,獨自撫養著患有肌肉萎縮症的十九歲孫兒,可想而知,老人家肯定是力有未逮;一次,她和志工到家裏幫那孩子洗澡,翻身過來盡是髒臭屎尿,當志工將黏膩、污穢的毛巾遞給她洗滌時,「我用幾根指頭接了過來,但其實不太敢用手刷洗。」

但漸漸地,她在訪視個案和擔任醫療志工的過程中,第一線接觸生老病死,才有了切身而深刻的感悟:「人生無常」與「觀身不淨」,生命長短由不得自己,人生不應該有太多執著和罣礙。

二○○二年華航澎湖空難,她也是關懷團隊的一員,所見所聞儘管很驚駭,她告訴自己專心照顧家屬就是。「雖然我也會恐懼,但就是要常常練習放下這分恐懼。」對她來說,這不是課堂上的生死學討論,而是實實在在、虔誠關懷,走入哀慟逾恆的家屬心中。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