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至十七日 無私、無群、無黨

◆ 12.16~17《農十一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用真誠心付出,用清淨心結好緣。
入人群,得歷練
「有心做慈濟,就要入『法』;得到正確的法,心念正確,行事方向也會正確。」與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教導,所謂宗教,即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慈濟是『為佛教,為眾生』而創立,要提升宗教精神,讓人人擁有正確理念。」
眾生見解複雜,同樣的舉動在不同的地區,可能受到不同的解讀。上人教導,處理國際事務須合於該國法令、應其風土民情,謹慎為之;但仍要掌握慈濟精神理念。
「以素食推廣為例,若一味談論殺生業力,會讓非佛教徒視為迷信。要啟發人心之愛,引導大家認知,地球上的眾生皆是生命共同體,基於尊重生命、護生不殺,也基於保護環境,避免豢養禽畜加速地球暖化,所以推動素食。」
慈濟是修行團體,上人叮嚀,遇事莫血氣方剛、忿忿不平,如此道心容易衰退;「明辨是非,才能入人群而不受污染。對的事、該做的事,要積極去做。要在人事中歷練,培養沈穩的行事態度;莫如蒲公英種子,風吹草動滿天飛。」
分秒間,踏實過
年關將近,慈濟人在世界各地舉行冬令發放、歲末祝福,幫助貧病人安度寒冬。十七日早會,上人開示:「無論是秒關、年關,都要用心用愛,踏實度過。積極在人間帶動大愛,日日、年年,皆沐浴在愛的能量中。」
一個多月前,慈濟人踏上菲律賓海燕風災重災區獨魯萬,放眼望去滿目瘡痍、受災民眾眼神空洞;現今已大不相同,不僅街道整齊,商店、攤販交易熱絡,許多人更是笑容滿面,生機盎然。
近日慈濟人首度到一個偏遠村莊勘察,居民與孩童高喊:「慈濟、慈濟!」還對著志工比「感恩」手語;孩子告訴慈濟人,父母曾參加以工代賑,回家對他們述說慈濟故事,所以對慈濟毫不陌生。
「人性本善,菲律賓民眾對慈濟人的尊重與愛的表達,讓人感受到知恩與感恩。我天天為當地人祝福,也感恩在災區付出的每一位人間菩薩。」
上人肯定慈濟人是苦難眾生的「救處、護處、大依止處」,不僅提供生活救助,讓受災民眾得到救護與身心依靠;「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以善法提振其心靈力量,讓人人重拾人生希望。
「期待慈濟人能持續在當地廣結好緣,讓慈濟種子在這片苦難土地生根萌芽,傳續大愛,幫助更多受災民眾安身安生。」
真誠愛,結好緣
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表示,慈濟人同為菩薩家庭的一分子,推薦承擔人才時,莫有偏黨觀念,只找與自己合得來的人。
「結好緣是菩薩的根本,莫障礙別人去結其他的好緣。若存有『是我招攬你們來做事,就只能聽我的,不能聽別人的、也不能去別處做事』的心態,如此就是交群結黨。菩薩應無私、無群、無黨。」
上人強調,「合心」不是一指神功,須以身作則投入,圓融地與人結好緣。「做事必須心存『危機意識』,還要有『良知意識』——用真誠的心付出,所作所為都要合於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