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 要「結緣」,莫「絕緣」

7‧3《農六月‧初七》
【靜思小語】不入人群,將與人絕緣;付出關心付出愛,廣結善緣。
感恩、善解,守護慈濟道場
與桃園區四合一幹部座談,上人談到這次行腳在外將近一個月,雖然身體上感受「很幸福」,但是心理上很歡喜、很開心,覺得「很美滿」。
見聞各地弟子們精進聞法共修,尤其桃園楊清火師兄寫了十八本聞法筆記,字字工整,如同毫芒雕刻般密密麻麻;上人深表讚歎,囑咐師兄妥善保存,將來可公開展示。
「每天清晨要對大家講晨語之前,想著各地慈濟道場都有一群弟子早在清晨四點多天光未亮就出門,到共修處等待聞法,總是生起一分感恩心,感恩全球的『知音者』虔誠聞法,給自己一股很大的支持力量;有這麼多知音聞法者,說法人怎麼可以懈怠?」
肯定弟子們精進聞法,又看到大家無微不至的法親關懷──照顧好老者、帶動好新進者;上人表示讚歎。
「修行,是為自己而修;要成佛,必須走入人群磨練。要感恩整個團體,成就自己有這樣的大環境可以修行;對每一位法親,都要感恩、尊重、愛。如此放下我執,學習『慈悲等觀』的佛菩薩心懷,將成就自我品德。」
上人強調,團體之美,來自於每個人時時用「感恩、尊重、愛」對待他人,彼此「合和互協」地為眾生付出。「感恩、尊重、愛,要從自己做起。不要因為彼此已經很熟悉,言行應對就不拘禮節;慈濟人敬天愛地,還要在人與人之間聚福緣。」
團體裏有些人為了愛慈濟、守護慈濟,可能讓人覺得做事受到限制、難以通融。遇到這樣的狀況,上人勉眾更應提起感恩心。「感恩有人一起守護慈濟道場,善解他們也是出於一分愛,才會有所執著。在這樣的人事之中,還能磨練自己事事盡心力、負責任,且與人互動得圓融,才是真修行。」
眼前這條菩提大道,是許多慈濟人長年用心用愛所鋪就,上人請大家要感恩先行者鋪平人間路,成就現在的大直道。「慈濟這條路,不能孤單一個人走,要感恩有這麼多人走在前面,用愛鋪成一條菩提大道;每一位用愛鋪路走的菩薩就在你我周遭,要時時心懷感恩,給予尊重與愛。」
歡喜、承擔,學習人品典範
這次行腳到高雄,許多師兄、師姊緬懷「泳伯」呂進泳師兄行誼,對於他的往生,哽咽不捨。上人指出,「泳伯」生活完全以慈濟為重心,無論任務再繁重、面對的人再多,他都以歡喜心承擔,心寬念純地與人互動,因而廣結善緣。
「他每天笑瞇瞇地與人結好緣,無論別人如何說他、待他,都善解以對,不曾說過刺傷人的話,所說的話都讓人歡喜。他的身影深深映入每一個人的心版,留在每個人心中的,都是祥和、有愛的形象。」
上人說,「泳伯」六十四歲往生,這一生不算長,但已將此生拓展得既深又廣,真正是人品典範。「希望大家都能向他學習──難得人身,要把握此生度此身,做好人間菩薩;在每個人心中刻印美好的形象,來生相會時,就能彼此投緣。」
針對委員、慈誠培訓,上人叮嚀,在帶動新發意菩薩時,一定要讓他們清楚了解「慈濟十戒」;確定已經斷除不良習氣,才能推薦受證。「面對習氣未斷的培訓志工,莫以不好的聲色責備;要用智慧陪伴、感化與輔導。能夠用愛陪伴到他們完全改變,帶動他們在團體中發揮良能,如此就是多成就一位人間菩薩。」
見苦、知福,與眾廣結善緣
談及功能組分配,上人叮囑,慈濟從慈善志業起家,慈善訪視是每一位志工都要投入的,親自走到苦難人家中擁抱、膚慰,才能「見苦知福」,且與眾生廣結善緣。
「佛、菩薩生生世世都在與眾生結好緣,才能有因緣救度眾生。大家既然發心當人間菩薩,就要不斷地付出,和眾生結善緣。若沒有投入人群,就是與眾生『絕緣』──因為沒有給予關心、無法讓對方感受到愛,就無從結好緣。」
上人以佛典中阿難度化貧婆的故事教眾,雖然佛有莊嚴三十二相,卻也有不能調伏的眾生,就是因為前世沒有與對方結好緣;期勉慈濟人要不斷結好緣,不可與眾生絕緣。
「在團體中,不要計較自己『做那麼多』;而是要計較自己『還有多少沒做到』。做愈多,愈能廣結善緣。」
上人叮嚀,每一個功能組都要讓大家有機會投入,才不會各據一方,阻斷別人的善根;而慈善訪視實際接觸到苦難眾生,能與眾生廣結善緣,所以人人都應該投入慈善功能。
「在慈濟人人平等,要互愛、相互尊重;在慈善工作中,同樣要做到慈悲等觀,以『誠、正、信、實』照顧每一個案家,用菩薩的『覺有情』去付出;要運用智慧投入慈善,對於負責的人可以提建議,但是不要執著己見而起衝突。」
修福、修慧,善用道場精進
從林口一路來到淡水,沿途所見盡是高樓大廈、水泥叢林景象;來到淡水共修處,看到周圍綠意盎然,整體造型簡單、樸素、雅觀,上人脫口而出:「哇!怎麼這麼可愛!」
對眾開示時,上人感恩成就淡水共修處的陳保宏先生、施秀蔭師姊及李建隆師兄,並提及一張早年文史資料相片,記錄著三十年前上人在三芝鄉和一位一百零四歲的老先生對話;那位王阿興老先生就是由陳保宏先生的哥哥陳柔利,以及臺北三位資深慈濟委員──老大(陳美珠師姊)、老二(楊玉雪師姊)、老三(胡玉珠師姊)長期照顧。
聽到陳柔利居士的名字,上人感覺溫馨,表示他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也是位好弟子,用愛關懷許多苦難人。「今天他的弟弟再將這分愛延續下來。但願在淡水地區,不只是落實慈濟的慈善志業,以及造福人群的福業,更要將佛法落實在人心,成為福慧雙修的人間福地。」
上人勉勵師兄師姊們,感恩眾人發心成就這處道場,就要善用道場、殷勤精進;法入心、法入行,在人間力行佛法,回饋每一位護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