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91期
2016-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希望工程
  慈善臺灣
  聞法札記
  助人線上
  慈濟文字志工作品展
  阿板薰法香
  書訊
  健康百寶箱
  生命的禮物
  天涯共此情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91期
  三至四日 恆守一念愛



1.3~4《農十一月‧二十四至二十五》

【靜思小語】有情有愛、樂於付出,人生真價值。

 

付出才能平安

 

尼泊爾慈青攸尼斯、羅傑等人來臺參與全球慈青日活動,並到花蓮慈濟醫院擔任醫療志工、到榮民之家與老人家互動,學習慈濟人付出無所求的精神。今日分享心得,並把握機會向上人請法。

攸尼斯發願茹素,也期待能帶動親友一起茹素。他請示上人:「尼泊爾傳統上有宰殺動物供養神祇的習俗,該如何轉變這種習俗,影響人人不再殺生?」

「假如殺生祭祀能得保佑,人類宰殺那麼多生靈,照理說應該都很平安,但是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還是讓許多人受災喪生。若人心不能覺醒,一面造業、一面供養神,豈能求得庇佑?」

佛法強調尊重生命、平等愛護一切眾生。上人以因緣果報觀教導,動物皆有貪生畏死的生物本能,一旦要被宰殺,也會驚恐反擊、產生負面情緒;帶著仇怨的意識往生,將來業報顯發,會讓世間愈來愈不平靜。

人類傷害大地、危害眾生命;眾生共業愈重,一旦災難發生,天地之間難以平安。上人表示,要讓天地平安,人人都要提高警覺、提升智慧。

「為了口欲宰殺動物,是缺乏同情心、缺乏愛的觀念;要讓大眾理解眾生平等,疼惜所有生命,素食同樣能維持身體健康。」

上人教攸尼斯謹記三點:做環保、身體健康、發揮愛心。「自己先下定決心、恆持發心,吃素吃得健康;做好事、結好緣,愛人也愛動物,就能讓人深受感動、樂於響應。」

 

小愛擴成大愛

 

來臺灣十天,羅傑表示,剛開始體驗精舍修行生活,覺得非常辛苦,卻又感受到慈濟是無法拒絕的一股力量,讓人一接觸就被深深吸引。

他請教上人:「如何恆持天天規律而緊湊的生活?自己在臺灣學習到的許多觀念與作法,如何分享給更多人,讓大家都能受用?」

「尼泊爾吸引慈濟人前往付出,臺灣吸引你們前來取法,都是出於一分真誠的情誼;各位來到慈濟所感受到的吸引力,就是愛,而且是真誠、平等的愛。」上人言,慈濟人用誠懇之愛相互對待,所以彼此之間,即使語言不通,也能相處融洽。

精舍常住每天清晨三點多起床做早課,在最寧靜的時刻吸收最美好的道理,接著展開一天生活。上人分享,「白天用心工作,晚上靜心休息,這般生活作息並非刻意維持,而是發自內心、甘願去做;心態甘願,自然時間一到就會起床做事。」

四個月前,曾投入慈濟志工的堂姊希潔那意外往生,羅傑感恩上人安慰傷心的家人並給予祝福。上人請羅傑代轉問候,請希潔那的父母放寬心,擴大對女兒的愛,持續投入慈濟去愛更多人。

「佛陀說『無常』,體會生命無常短暫,更要守護心念,把握時間做好事。」上人表示,廣大的尼泊爾同胞都很需要這分愛的力量,要轉化不捨、思念之情,為苦難同胞付出。

 

愛心永不超時

 

四日晨語,上人教眾體會佛陀說法用心良苦:「聞法要深心生信、吸收入心,不能放任流過——日日聽、時時記,還要秒秒用。」

現代人每天、每月工作不能超時,休假日愈來愈多。早會時間,上人表示,對慈濟人而言,每天諸事忙碌,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每一秒鐘都要扎實運用。「做慈濟、造福修慧,沒有時數限制;恆守一念單純愛心,菩薩道上腳步不停歇,就無所謂超不超時。」

許多人認為人生苦短,所以要盡情享樂,卻常因一己之享樂而造成環境負擔,或是樂極生悲。上人勉眾要有正確的人生目標,「有情、有愛且樂於為人付出,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慈濟歷史上的今天——一九九二年一月四日,慈濟援助中國大陸華東水災,為安徽省全椒縣受災民眾民援建九百四十五戶大愛屋正式啟用。

上人回憶,當時兩岸關係敏感,慈濟人要到大陸賑災非常困難;但因不忍心民眾受苦,因而誠懇溝通、克服重重難關,終能前往付出。

那年冬天氣候寒冷,又常下雨,為了讓受災民眾早日入住、安心過年,慈濟人與當地領導溝通,動員五、六千人,「搶晴天、戰雨天」,挑燈夜戰,日夜趕工,終於在農曆年前讓九百多戶入住。

上人感恩多位慈濟人長期投入大陸賑災與後續援建事務,促合多方因緣,讓受災民眾安身、安心、安生;二十四年來愛的種子已就地萌發,慈濟人的愛不曾離開中國大陸。

近年來,大陸賑災、發放事務,已有愈來愈多當地志工承擔。上人表示,大愛無疆、長情無際,只要更多人的愛心受啟發,具有「天下一家」的觀念而無私付出,世間的苦難人就有福了!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