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至二十八日 水潤大地,法潤人心

2.27~28《農正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雨水滋養大地五穀雜糧,法水增長慧命資糧。
人群修行,知苦滅苦
《法華經‧譬喻品》記述,舍利弗尊者體會佛陀本懷,接受一乘真實法,故佛陀為之授記;須菩提尊者等四位上座比丘,見聞此事同感欣喜,以「窮子喻」向佛陀懺悔,雖隨佛修行多年,只想求得涅槃以脫生死輪迴。
「『念空、無相、無作』的修行法,仍可能隨著因緣境界,啟動無明。」晨語時間,上人解說,在平靜的環境中修行,心境輕安自在;一旦境界現前,心境隨外境起伏,無明煩惱再覆蓋,仍會造業墮落。
「眾生之苦,源自無明;一念惡心起,即生惡言惡行。唯有走入人群,察知眾生苦源,才能用法滅苦。」
鐵器經過洪爐淬鍊,能去除雜質,還原精純本質。上人勉眾:「走入人群,將自心淬鍊到精純無雜染,就能提起無私大愛,利益群生、廣度眾生。」
以誠以愛,感恩一切
嚴冬過後,大地春回,萬物欣欣向榮。早會時間,上人勉眾:「要把握時節因緣,勤耕心田,讓『心春』永駐——心靈生機盎然。」
世事紛擾、人言雜沓。上人教眾,用虔誠心面對。「要自問:與人互動,是否以『誠之情誼』相待?面對人、事、物,是否都能提起愛心、感恩心?若答案都是肯定的,就放寬心胸;反之,就要起懺悔心,真誠改過。」
紛紛擾擾、真真假假的言語很傷人心,上人教眾莫一一計較,要平靜面對。「計較得太多,心就很難熬。社會需要平安祥和,無論外界如何紛擾,大家心要定,守好正確的人生方向。」
上人表示,慈濟人對慈濟事要清楚明白,莫一知半解。「要『明知』,不要『無知』;清楚靜思法脈精神,才不會聽聞外人一言半語,就跟著團團轉。」
新春之始,上人期許人心調和:「時時感恩、事事感恩、人人感恩;將法種入心田,讓慧命應時茂盛。」
臺灣正面臨缺水危機,許多地區已實施第二階段限水。上人表示,水是大地的大生命,也是人類的大生命;慈濟人不只在生活中力行節水,各地環保站也努力儲存雨水,一水多用。
「對的事,要掌握正確方向、依照道理,實實在在身體力行。自己先做到了,以身作則『教之慇實』,才能帶動他人實踐。」
上人籲眾守持心願,為天下人守護平安、守護健康、守護慧命;廣傳智慧泉源,以法水洗滌眾生心靈垢穢。
對法信解,對人有愛
慈友會成員分享投入訪視、冬令發放的心得。上人肯定大家都是「富中之富」人,願意走入苦難地,關懷貧病孤老人,證明「富貴學道」並不難。
「臺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這些寶,就在每個人身上。富有錢財不稀奇,擁有高貴的心——大愛無私之心,才是真正『富中之貴』。」上人期勉自愛愛人,作他人生命中的貴人。
北區資深委員回精舍拜年,黎逢時師兄與羅美珠、金晉卿師姊等人報告關懷復興空難事件的心得。
事件發生後,臺北汐止、內湖、南港等地志工,迅速動員齊聚各聯絡處,匯集物資、準備簡易餐點或便當、燒煮熱茶與薑湯送到事發地點……九天來共提供三萬多份熱食與便當。
搜救行動接連進行九天,慈濟人也日夜駐紮,持續陪伴家屬與搜救人員。而在搜救地點派上用場的環保毛毯與圍巾、調溫充氣背心、汽化爐、大愛行動餐車等,是累積長年救災經驗,不斷研發、改善而成。
「在慈濟,人人主動付出、悲智雙運;遇到困難仍不退縮,鍥而不捨地傳達真誠關懷,且能與其他團體合作;讓師父很安心。」上人感於大家以至誠之心跟著師父走,師徒之間實是傳法印心、法脈連貫。
「學佛,不是用來研究,要真正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為人間祥和而付出。對任何一個人,都要感恩;對正信佛法,要信受奉行。」
上人教眾,學習佛陀放寬心量、包容天下事;對身邊的人事物,時時感恩、尊重、愛。「靈山無須遠求,就在人人內心。福,不必外求,要自己造出來;能為人群造福,才是真正有福。」
自愛愛人,借力使力
菲律賓總統府「海燕重建會」主委潘菲羅‧拉克森(Panfilo Lacson)先生,以及獨魯萬二十位華人志工,在李偉嵩與施恭旗師兄陪同下參訪慈濟。
潘菲羅‧拉克森先生表示:「二○一三年十一月海燕風災過後,慈濟人第一時間進入災區,至今都沒有離開,這分單純無私的愛,讓我非常感動。」
上人說明,海燕賑災,慈濟人是「借力使力」——借菲律賓在地的力量,帶動居民為自己家園復甦而付出;借全球愛心人的力量,呼籲人人為菲律賓受災民眾付出愛。「發自真誠的愛與祝福,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海燕災後一年多,慈濟持續關懷重災區獨魯萬,以真誠之心、誠懇之愛,帶動出不少本土志工。上人鼓勵這群獨魯萬志工,人人造福,人間才會有福。
「盡己所能付出愛心,還要不斷啟發他人愛心,就地凝聚助人善力;不只能為災後復甦注入愛的能量,更能為天下苦難付出。」
法譬如水,滋養慧命
《法華經‧信解品》記述,上座比丘已體會佛陀本懷,對大乘法深心信解;然而佛陀希望不只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上座比丘體會真實法,而是上、中、下根機者都能了解,故在〈藥草喻品〉再度細說法義。
二十八日晨語時間,上人開示:「如同天降大雨,不只灌溉大樹,地面上的小樹與小草,也能普遍吸收雨水,受到滋潤。」
末法時代,人心不存法理,只存無明欲念。上人感嘆,心靈失衡,就會引發種種人禍災難。
「雨水滋養大地五穀雜糧,法水增長慧命資糧;水潤大地,法潤人心。法譬如水,能洗滌眾生心靈的煩惱垢穢;期待人人聞法入心,調和心念,天地人間才能平安。」
菩薩道場,愛心道場
早會時間,上人期許各地靜思堂發揮良能,接引、孕育粒粒飽滿的菩薩種子,讓每一個社區祥和有愛。
「人間菩薩年年成長,是慈濟大家庭的喜訊,更是人間喜訊;多一位菩薩,就多一分利益群生的力量。」
臺灣各地靜思堂,是培育人間菩薩的道場;而分布於各個社區的環保站,是守護大地,也是凝聚愛心的道場。
慈濟環保站裏有許多年長志工,天天用心用愛整理回收物,就連一張紙、一個塑膠袋都細心剪裁歸類,分類得清清楚楚,讓廠商回收再製成高品質的物品,減少地球資源的開發與消耗。上人讚歎,環保志工有智慧、有慈悲。
「環保志工以智慧理解保護大地的重要,以慈悲大愛奉獻良能,悲智雙運疼惜大地。而許多年長者更從付出的行動中,自我肯定『老而有大用』,天天歡喜,身心健康沒煩惱。」
菲律賓「海燕重建會」主委拉克森先生等人,日前專程來臺訪問慈濟,第一站就到臺北內湖園區參觀慈濟環保站,讚歎臺灣的環保做得很徹底,是臺灣愛與善的能量展現。
「做好事需要及時付出,也要有空間集中資源,帶動、凝聚人與人之間的無私大愛。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這『三間』都要因緣具足。」
臺灣是充滿愛與善的寶島,上人期勉人人用心、用愛,保護這分溫馨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