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後的人生規畫
口述‧邱宗傑醫師 整理‧李委煌 攝影‧黃筱哲
 |
Profile
邱宗傑
現職: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輸血醫學科主任
專長:內科腫瘤、血液腫瘤、周邊血及骨髓移植
|
|
|
病人得知罹患血癌,無法思考未來,畢竟救命要緊;
治療後恢復健康,不免遺憾地來問我:
「我真的不能再生小孩了嗎?」
一般來說,在高劑量化學治療後,女性不孕的機會較大,因為卵巢功能受到影響,甚至因此停經;除了化療外,病人也經常接受放射線治療,卵巢功能會被破壞,就比較難以自然懷孕。
但這並不是絕對的,要視「疾病類型」及「治療方式」而定。我有位病人是幼教老師,她上個月回診時和我分享,又懷了第二胎;她得到的是再生不良性貧血,放射線照射劑量較小,對卵巢的功能沒造成破壞,所以就有機會生育。
在我長年的臨床經驗中,聽聞移植後再自然懷孕的案例並不多;如果是像白血病的惡性腫瘤,治療時藥物使用劑量大,男女病人就很難有機會恢復生育功能。
相反的,若是屬良性疾病的患者,像是海洋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或一些先天性疾病如「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ALD)」、「骨質石化症」等,在接受骨髓移植後,依然有生育機會;我們醫護團隊也會建議他們,在治療前或許可預先取出精卵保存。
良性疾病患者治療沒那麼急迫,比較能預留一、兩個月時間去準備這些事,但若是惡性腫瘤疾病,我們就很難這麼樂觀建議,因為發病時令人措手不及,他們沒時間、沒體力去做這些事;跟死生比較起來,生育與否也變得不重要了。
通常病人及家屬在得知罹患了血癌,根本無法思考未來,畢竟搶救生命要緊;但治療後恢復健康,不少病人還是會很遺憾地來問我:「我真的不能再生小孩了嗎?」
這些年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有非常好的標靶藥物可以控制,除非是藥物效果不好,才會考慮做骨髓移植。但終生服藥的年輕患者,面臨生育考量,有的人還是會猶豫,因為懷孕期間雖然可以做精密的產檢,但染色體或基因的狀態還是無法精確得知。
日前有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來醫院,送了一個滿月蛋糕給我,她的寶寶很健康;相反地,另一位女病患意外懷孕,在了解未來可能面對的風險後,她決定放棄這個孩子。
恢復健康的年輕病患,會透過人工受孕、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方式,祈求成功生育;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同理他們對於懷孕生育的渴望,並且儘量幫助他們做出適宜的選擇。
 |
在正式進行試管嬰兒之前,技術人員會先取出胚胎組織檢驗,做好胚胎著床前的篩選工作,避免未來受孕後才發現有基因異常狀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