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靠近上人的地方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人生無常,國土危脆】
「『全球暖化』效應的呈現,已讓多數人警覺到,這不再是個遙遠的警告,而是實際切身的感受。若不趕緊採取積極作為,過不了多久,人類的生活環境將陷入無可挽回的地步!」
上人的話猶仍在耳,莫拉克颱風又讓世人再次見證大自然的反撲。十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已被人們形容為「驚天動地、鬼哭神號」,這回災情又更嚴重:山崩、堤潰,橋斷、路裂……洪水載著土、石橫行肆虐,山村裏的家園被泥封、深埋,平地的城鎮受困於污水、泥池;生命、物業的損失絕不亞於十年前那場百年大浩劫。
八月十一日屏東縣林邊鄉積水未退,踏車的男士神情茫然。十二日高雄縣楠梓仙溪一片荒蕪,溪床已堆積到與路面平齊;幾天前才暴衝到街上的大水退得無影無蹤,洪澇與乾旱竟是一體兩面。
行經溪畔的父子三人如此渺小,懷抱幼兒的母親步步坎坷。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到底該何去何從?
「我了解佛陀所說的『人生無常,國土危脆』,所以我發願淨化人心。凡夫心多是迷迷糊糊;只要能多點亮一個人的心,社會就多一分光明;多淨化一個人,就減輕一分惡業。」
「天下災難,匹夫有責」,是慈濟宗門的家教;災難發生後,全台各地的慈濟志工責無旁貸,在最快時間內進入災區,將擔憂與關懷化為具體的救援行動。
【無量的關懷與祝福】
「諸位鄉親,大家辛苦了,在持續風雨交加的時刻,證嚴與全球慈濟人心繫諸位鄉親的安危與處境。慈濟志工秉持慈悲喜捨的大愛情懷,積極投入賑災關懷行列、膚慰受災鄉親。帶著至誠祝福的心,謙恭地奉上代表全球慈濟人無量的關懷與祝福……」
慈濟人不但在災區設服務定點,也家家戶戶訪視,將急難救助金與上人的慰問信送到災民手中。九日那天,慈濟屏東分會廚房還淹著水,香積菩薩們便露天架起鍋爐,立在水中炒菜、煮飯;兩天內製作了近萬份便當送達災區。
十一日的萬丹,屏東慈濟人醫會舉行義診,為長時間泡在污水中的民眾悉心處理腳部感染。十二日的內門順賢宮,高雄慈濟人不僅膚慰甲仙鄉小林村、那瑪夏鄉等村的災民,也為他們造冊、發放,列為長期關懷對象。
一位師兄曾多次參與賑災行動,以往在災區分送便當時,只顧及時達成任務,並無特殊感受。這一回自己成了飢疲交迫的災民,捧著涉水而來的熱便當,還沒來得及嚥下第一口飯,眼淚已奪眶而出。
他們就是我們,我們也是他們。此時此刻,與摯愛天人永隔的山村鄉親,是否仍守在收容所的電視機前,表情蕭索木然,目光卻緊盯著搜救畫面不放?
【這就是希望】
一方有難,十方馳援。大台北地區多年前曾多次飽受水患,慈濟資深幹部的救災經驗十分豐富。包括羅美珠、何瑞真、顏媄姈、黎逢時、陳成立、黃秋良等師姊、師兄日前南下面授機宜。首先親赴台南、屏東、高雄了解災情,開協調會時已能將災區影像現場放映,作為各項建議的輔助說明。
十二日上午八點多,上千位慈濟人與社區民眾來到旗山協助災民清理環境。外牆淹水痕跡達一人高,浸壞的冰箱、電器、大型家具堆在路邊。家家戶戶無一倖免;一輩子打拚掙來的家業在一夕之間全毀,或許還得背債。
災民們個個筋疲力竭,在斷水、斷電、斷糧之餘,還要強打精神整理家園。若是沒人來幫忙,要他們怎麼辦?
公家派遣的重型機械尚未抵達,街道上泥濘之厚、範圍之廣,對裝備簡單的師兄、師姊們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他們臉上看不到一絲猶疑,揮起圓鍬就鏟、提起水桶就舀;直升機一架架轟隆隆地經過上空,也沒讓他們多看一眼。
至八月十八日為止,全台已有九萬五千人次的慈濟人到各個災區幫忙;每天仍持續有數千名外地志工前往高屏重災區支援。
然而,光靠慈濟人的力量是不夠的。災情慘重,上人在電視上呼籲,這是人人都要盡一分心、出一分力的時候:「哪怕與我們無親無故的人,也是我們的生命共同體,同樣與大地共生息。哪一方有難、哪一方受困,我們都要去援助。這就是愛,這就是希望!」
【最靠近上人的地方 】
開始工作之前,大家集合在旗山農會倉儲中心,同心祈禱,願災民們早日脫離苦難。
誠如上人開示:「人群的聚集會形成『人氣』,心念的匯聚也能化為力量。人人以『和』相待、用最虔誠的一念善心祈禱,讓一股股清流匯聚,就能產生『福氣』,推開災難的氣流。一念善就是一分清流,把握住每一個剎那間生起的好念,若社會上好人凝聚得愈多、人心淨化得愈快,『心室效應』就能沖淡『溫室效應』,讓天下平安無災、人人安居樂業。」
這張上人在關渡園區回望「小靜思」的照片,讓我聯想到這幾天上人憂心忡忡的神情:「我人不能去,心已經去了!」天天都在心疼、不捨的上人,在電視上要大家虔誠祈禱;多一分虔誠,就多一分力量、多一分祝福。
在給莫拉克颱風災民的慰問信結尾,上人的心念與祝福透紙而出:「期待人人提起一分戒慎的心,虔誠祈禱,匯聚眾人心聲,上達諸天諸佛聽,同時以實際行動愛護萬物、用心用愛守護環境,讓大地保存其自然生機,讓善念長存人心;人人敬天愛地,凝聚善念,廣聚福緣,讓台灣以善以愛為寶,福德綿延。」
本期的《隨師行腳.攝影筆記》,雖然不是在上人身邊所拍、所記,但上人的心在哪兒,我們就去哪兒。走入眾生苦難處,就是最靠近上人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