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3期
2009-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 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3期
  二十~二十一日 力量的開端

 

◆7‧20~21《農閏五月‧二十八至二十九》

【靜思小語】只要伸出雙手,人人都有造福人間的力量。

善緣啟發,運隨心轉

家住台北中和的詹先生,中年失業、受騙背債,又罹患喉癌末期,遭遇各種人生絕境,在醫院看到《慈濟月刊》,深受感動,知道普天下比自己苦的人還有很多。

治療期間,他成為慈濟照顧戶;在慈濟大家庭相伴下,提起生命意志,加入慈濟會員,也報名慈誠培訓。現已能外出打工,並在住家附近的慈濟環保站當志工。

「即使身體有病,只要肯伸出雙手,人人都有造福人間的力量。」七月二十日是《慈濟月刊》創刊四十二周年,早會時間,上人肯定月刊創刊以來,透過真人實事的報導,鼓舞無數困頓人心。

「人世間每一天都很寶貴、每一個時刻都是唯一,要珍惜時間,時時打開心門、日日樂觀面對世事。只要能受善緣啟發,敞開心門,有心、有願、有力,就有福;運隨心轉,相信再坎坷的人生也會好過許多。」

心存戒慎,守護幸福

曾列全球最乾淨城市之一的加拿大多倫多,今年六月有兩萬多名市府員工罷工,隨著罷工時間愈長,垃圾愈堆愈高,發出惡臭,引來老鼠及浣熊覓食,被列為旅遊黑名單。

二十一日早會,上人嘆言,環境如天堂或地獄、事態圓滿或缺陷,皆是人心造就。

「若人能和平相處、各盡本分,當下即是清淨天堂;若人心不調,即使美如天堂的環境,很快也會變成遍地垃圾的地獄。」

大陸福鼎有一對夫妻,白手起家經營櫥櫃生意,收入甚豐。太太盡心盡力幫助丈夫事業,然而先生卻染上賭博惡習,還有外緣;夫妻關係愈來愈糟,甚至出現家暴,家庭氣氛如在地獄。

前年太太離家出走,經同學介紹暫住素昧平生的慈濟志工甘欲寧家中。甘師姊給予全然的愛與關懷,帶領這位太太跟隨志工下鄉訪視;當她看到貧困家庭雖住茅屋,卻一家和樂,反省自己離家未盡人母之責,也發現自己已擁有許多。

滿心懺悔的先生,後來找到太太的落腳處;為了挽回家庭,他結束生意,從老闆變成臨時木工,一家四口擠在十五坪的房子裏,生活十分窘迫。

志工林平妹和紀志剛夫妻邀他們同住,這分愛讓先生由衷感動,於是積極投入慈濟環保工作,也更疼惜太太、珍惜家人。

說起這家人的波折,上人感嘆:「擁有一身好功夫,若能守本分,扎實經營事業,家庭當富裕而幸福。然許多人總是在人生順遂時不知珍惜,使家庭陷入悲苦境界中。」

福鼎慈濟志工以開闊包容的愛,重新凝合瀕臨破碎的家庭,帶動他們投入菩薩道,見苦知福,進一步以長情大愛付出助人。上人表示讚歎:「人生除了知福,亦應心存戒慎,盡力守護幸福。愛心啟發,就能更知足與滿足。」

上人也請大家引為警惕:「父母是兒女的模,夫妻雙方要將家庭耕耘得很和睦,彼此感恩、互愛,才是闔家之福。」

培養善種,人師典範

現今有些父母為了對孩子表現「愛」,凡事都幫他們打點好,致使孩子失去生活功能。對三百多位參加教師培訓研習營的老師們開示,上人直言:「這是害,不是愛。」

上人強調,家庭與學校教育須合一。「現今許多家長送孩子上補習班。其實,孩子真正所需要的是『見習』,而非『補習』。補習只是加強功課;見,就是看,父母要示範自理生活、待人接物的態度。」

父母的身教很重要。上人表示,若孩子在家庭中眼見耳聞不好的薰陶,即使花再多錢送孩子去補習,也難改變。

憂心今日之學生問題,或將是未來的社會問題。上人致勉老師們,於中、小學階段,須打穩孩子的品格基礎。

「幼教到小學,不只要讓孩子懂得用功讀書,還要尊師有禮貌,懂得自理生活並幫忙家事。及至中學,要讓孩子學會承擔,不需依賴父母,於生活中自我負責。」

每一位老師都要面對幾十個學生,對家庭、社會影響很大,責任亦大。上人勉座中老師要注重「一」——莫輕視一個學生、一個學生的家庭以及老師本身。

「人人都是天下的唯一,也都要對社會負責任;一個人脫序,整體就會散掉。」上人言,每「一」支浩蕩長的隊伍之美,都是美在個體;「一」個社會的祥和之美,美在群眾,而群眾之美同樣是從「一」個人開始。

「人人能自我管理,也就是自愛。不只自愛,還要愛人。」上人言,自愛是報恩、愛人是感恩,要教導孩子懂得報恩、感恩。

屏東的尤振卿老師,是第一位將「靜思語」落實於教學中的老師,成功把「放牛班」帶成全校最好的班級;如今他所帶的這群孩子已大學畢業,成為社會棟梁。

「這都是從一顆種子培養起。」上人期勉在座老師不輕視己能、不畏難關,用心承擔教育使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