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3期
2009-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 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3期
  【熱食供應】 溫暖的滋味——三十六萬份愛心便當

◎撰文‧邱如蓮、蔡惠玲、李麗香、胡青青

大水、淤泥圍困,加上停水斷電,如何解決「吃」的問題?
災後連續半個多月,慈濟供應超過三十六萬份熱食,
急難時也不忽視環保,再麻煩也堅持不用免洗餐具。
涉過大水、穿越淤泥,艱難送達的一盒盒熱便當,
不只是填飽肚子的食物,更盛滿鼓舞人心的深切祝福。

慈濟高雄分會餐廳裏,人聲鼎沸。
桌子併起,人龍排成兩列,一個個環保餐盒在彼此手中傳遞著;我盛香積飯、你放一點香鹹配菜,菜色雖簡單,卻能溫暖受災民眾的身心。
這條愛心生產線,節奏緊湊迅速,人人身手俐落。年輕人忙著搬運食材、將便當裝箱,力氣小的孩子則仔細擦拭一個個消毒過的環保餐盒。
不一會兒功夫,一箱箱便當整齊排列,快速分送各區,提供受災民眾一餐溫飽。

愛心生產線,
從破曉忙到深夜

一萬六千公斤香積飯,八月八日連夜從花蓮靜思精舍急送南部災區;在此同時,台北緊急調度九萬個環保碗南下。
九日凌晨兩點,第一批支援物資送達高雄靜思堂,眾人連夜整理;天未亮,香積志工已在廚房裏忙進忙出,洗菜、切菜、用熱開水浸泡香積飯。
開設餐廳的志工呂清潭在廚房忙碌調度,指引志工用最快速度變化出可口菜色。翻炒的鍋爐熱氣蒸騰,志工們個個忙得汗流浹背,但想著鄉親的迫切需要,手上的鍋鏟一刻也停不下來。
不多久,餐廳裏一千多位慈濟人和社區志工,已經戴上口罩、手套,動作快速地裝填著一個個飯盒。
電話聲此起彼落,白板上迅速添上一筆又一筆請求支援的記錄。志工李義輝說:「多虧了平時落實社區。民眾從媒體、網路得知慈濟持續為受災民眾準備熱食便當,一天內湧進了千餘人幫忙。真的很感恩!」

冷水也能泡,營養香積飯

有感於水災發生時,居民無法外出採買,且停水斷電難以煮食;從二○○○年象神風災開始,慈濟大規模提供熱食給被水圍困地區的居民。
和過去不同的是,此次愛心便當的米飯,是慈濟研發的乾燥「香積飯」,不需用水洗米、不需燃料烹煮,熱水沖泡三十分鐘就能變成營養的米飯,節省資源與人力,也能快速備妥大量便當。
慈濟長年在世界各地賑災,「香積飯」是針對賑災所研發。只要有開水,就可沖泡成乾飯或稀飯,無需炊具;且兼顧營養、美味,目前研發出玉米、花椰菜、雪菜、咖哩、香筍、蔬菜、紅豆糙米、綠豆糙米等口味。
不僅食材準備用心,慈濟人對於盛裝食物的餐盒,也要求做到環保與衛生。慈濟長期提倡環保,不使用免洗餐具,即使急難時刻也不怕麻煩,堅持使用環保餐盒。志工陳幼卿說:「水災過後處處污泥、垃圾,若再大量使用免洗餐具,更增加環境負擔。」
此次共提供災區近十五萬份環保餐具,居民用畢收回後,志工從清洗、擦拭到消毒,每一道手續都不輕忽。

水路送便當,吃出溫暖滋味

一箱箱飯盒清點上車,慈濟南區急難救助隊員韓玉銅,用手機聯絡其他伙伴。這一趟,準備送往屏東佳冬。
志工鄭豐瑞抱著「使命必達」的心情:「知道有人等待,路再難走還是要去。有路就選路、沒路就找路,要安全地把物資送到民眾手中才行。」
滂沱大雨直直落,從高雄往屏東行駛,到高屏交界區就遇到封橋,改走堤防道路。過高屏大橋後進入佳冬鄉,遠遠就看到警方拉起黃色封鎖線,線外萬頭鑽動,人人引頸盼望。大型消防車、橡皮艇、水上摩拖車、悍馬軍車、各方馳援運送物資的車輛充塞街道。
志工經警員帶領進入塭豐村。遠遠望去如同一片汪洋,水面上只能看到少數屋頂;哪裏是道路、哪裏是漁塭,已無從分辨。
在村口卸下一箱箱便當及礦泉水,志工一一為等候的村民遞上。一位老媽媽和家人隨即站在路邊吃了起來,她邊扒飯邊說:「已經兩天沒吃到熱熱的東西了,能吃到慈濟送來的飯盒,非常感恩!」
頂著強勁的海風,救難人員駕著竹筏,載送志工深入村莊致贈物資與熱食。有民眾爬上鐵皮屋頂,有人在自家二樓陽台等待,大家紛紛垂降水桶或竹簍盛裝便當及飲水。
「這是素食便當,希望你們吃得習慣!」一位老太太站在陽台,聞言頻頻感謝:「會啦!會啦!實在足感謝你們喔!」

志工將一個個熱騰騰的便當親送鄉親手中,這不只是填飽肚子的食物,更是一分最深切的關懷;許多鄉親因此暖了胃也暖了心,在回收餐盒內留下感謝紙條,感恩這份即時餐點,讓他們有力氣清掃家園。
從風雨到天晴,八月九日到二十四日,超過三十六萬份熱食傳遞著愛的熱量,鼓舞居民繼續為未來打拚!


【中颱莫拉克小檔案】

‧8月4日凌晨於菲律賓東北方海面形成,由泰國命名為MORAKOT,意為「綠寶石」。

‧8月7日暴風圈接觸台灣東部陸地,10日解除警報,11日凌晨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

‧由於外圍環流強勁、暴風圈移動速度緩慢,再加上南方海域水氣充足,帶來驚人雨量:屏東尾寮山單日降雨量1415毫米,創台灣歷史新高,打破1996年賀伯、2001年納莉颱風各地單日降雨量紀錄。

‧短短四天,嘉義縣阿里山鄉累積雨量超過3000毫米,屏東縣三地門鄉、高雄縣桃源鄉、嘉義縣竹崎鄉超過2700毫米,都超過台灣平地年平均降雨量兩千五百毫米。

‧超級豪大雨重創台灣南部和東南部,引發山洪爆發、土石流、淹水災情,釀成「八八水患」。截至8月24日止,總計291人罹難、387人失蹤、45人受傷,撤離24950人;農林漁牧相關損失超過新台幣144億元;41座鐵公路橋梁毀損斷裂。

‧南投縣、高雄縣、屏東縣共18所學校損毀嚴重或遭土石掩埋,必須易地開學。

‧行政院擬定「莫拉克颱風災後復原重建濟助事項」,比照921地震,賑助罹難者家屬每人新台幣100萬元、失蹤100萬元、重傷25萬元。針對淹水戶致贈慰助金,每戶2萬元。

【慈濟賑災重建計畫】

急難階段

【物資供應】
香積飯近50萬人份;香積麵及湯包超過4萬箱;環保餐具近15萬份
環保毛毯近4萬條;生活包6萬份;打掃及清潔維護工具持續提供
【致贈應急金或慰問金】已發出2萬4千戶
【駐診往診】在屏東、高雄、嘉義、台南、台東地區設置12個站,至8月24日累計服務6731人,並發出逾8千個家庭醫藥包;動員志工1006人次
【清掃家園與學校】屏東、旗山、台南、嘉義,另支援重型機具400車次
*急難救助階段動員志工逾十萬人
*統計時間:2009.08.24

中期階段

【貧困受災家庭補助、孩童助學補助】
‧8月中旬起針對高雄縣、台南縣、屏東縣災區進行大規模逐戶訪查,深入了解受災戶家庭經濟與生活、住家安全及心靈調適。特別關注就學子女的註冊狀況,全額補助困難學生學費、雜費、註冊費、制服費、宿舍費等,助其安心就學。
‧聯絡災區學校了解生活困難學生,提供各項關懷補助。

長期階段

【受災戶家園重建】
慈濟已與受災縣市政府協商,在提供「安全土地」及「尊重受災民眾意願」前提下,慈濟願興建永久住屋,為鄉親打造長久安身立命的家園。
援建原則首重地點安全,能讓世世代代安居,且讓山林休養生息;社區將朝整體規畫,讓鄉親能夠維持生計、子女能順利就學,同時尊重住戶宗教信仰、保存原住民文化,讓鄉親在此能安心、安身、安生、安學。
【貧困受災戶長期生活補助、長期助學】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