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3期
2009-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 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3期
  【台南縣】 苦人所苦,平安後的要緊事

◎撰文‧李委煌 攝影‧蕭耀華

大水透過蜿蜒的曾文溪漫淹台南,
打亂了大內鄉這一季的甜蜜收成,結實纍纍的酪梨、芒果、龍眼、文旦,
枝頭沾了污泥,垂頭喪氣;「甜美之鄉」飽嘗苦澀。
農業大縣台南,因風災農漁損失二十三億。

台南三十一鄉鎮大半受災;
心繫災情比自己更嚴重的人,許多志工脫困後,投入照顧鄉親的要緊事,
呼籲「平安的人幫助受災的人」,期待家鄉再現甜美笑容……


盛產豐美水果,擁有「甜美之鄉」稱譽的台南大內鄉,這個季節正逢酪梨、芒果、龍眼收成。

然風災後下鄉,沿途所見果樹棵棵垂頭喪氣;或者淤泥沈積果園,只剩一株株翹出泥面的枝葉……

莫拉克帶來豐沛雨量,讓台南低窪地區積水;滿水位的曾文水庫在八日晚間開始洩洪。磅礡大水奔騰於曾文溪,造成大內鄉段多處潰堤。大水深夜越過堤防,漫淹大內、官田、善化、麻豆……

全長一百三十多公里的曾文溪,蜿蜒台南境內;潰堤溢出的洪水量驚人,大內鄉境內多為低海拔山坡地,幾乎大半泡在水裏。鄉親說:「頂多二十分鐘便淹到二樓,有些地方水位一度衝上三樓,想搶救家當也來不及。」

一樓天花板的水漬,清楚留下明證。

這次風災中,台南縣的農林漁牧業損失及相關設施毀損超過二十三億,僅次於屏東縣和高雄縣。三十一鄉鎮大半受災,麻豆、學甲和北門更是多日積水不退;地勢較高的南化鄉,則有土石流災情。

「家有高血壓老人,已幾餐未進食」、「家有嬰兒,急需尿片與奶粉」、「獨居老人屋頂被吹掀,請求協助」……

位於仁德鄉的慈濟台南分會,在災情最嚴重的八月九日也被水圍困,僅剩一處可繞路對外通行,但各地求援電話紛至。

志工勉力煮食,九日下午驅車衝出大水重圍,遍尋可行的道路往縣內各鄉鎮送餐,免得斷了炊的民眾挨餓。結合佳里、麻豆和新營等會所,當天就送出超過九千個便當。

接連數日,台南慈濟志工天天分組分線前往各災區提供服務。各界善意的致電也溫暖了志工的心:「願捐贈素粽兩千顆與白米」、「想報名當志工」、「想捐衣物給居民」……

脫困後,忘我照顧鄉親

禍水釀災,帶來的副產品是缺水——曾文溪支流上、南化水庫原水濁度太高無法出水,包括大內等十五個鄉鎮市,有三十七萬戶長達五天無水可用。

大內鄉民劉思媛與楊梅花,身上的慈濟志工服早已髒污,不過天天穿著雨鞋、雨衣在厚泥中穿梭,衣褲索性也就免洗了。

劉思媛家裏也進水,她舀出髒污泥水,請隔壁大伯大姑幫忙照料婆婆、孩子交給娘家照顧,自己則穿上慈濟制服出門關懷。她結合鄉內志工楊梅花、王梅、吳俊毓、楊龍田等人準備熱食,越過洪流、想方設法送給鄉親;或者在大雨中送往派出所、學校供民眾盛裝,一鍋用完趕緊再添另一鍋。

水退後,志工搶時間走入街巷,提供生活包與應急金;並動員鄉親協助清理家園。期間若遇獨居、單親等特殊境遇家庭,也仔細記錄,俾利後續援助與關懷。

劉思媛為居家服務員,工作時間彈性,方便做志工;她常接觸獨居長輩與弱勢者,對平日投入慈濟濟貧訪視工作頗有助益。

平日得負擔照顧弱智兒子和兩名外孫的楊梅花,長年來做過不少粗活:板模工、開堆高機、清潔工等。目不識丁的她任勞順命,大水後慶幸自家受災輕微;即使疲憊不堪,但她心繫鄉親,總是忘我地投入救災;偶有空檔便趕緊找水,幫忙受災親友打掃家園。

一條街,上百種心情

劉思媛是大內媳婦,楊梅花則土生土長,兩人個兒嬌小,皮膚黝黑,個性實在、淳樸而誠懇。災後四天,外地志工前來協助逐戶訪視、致贈應急金,她倆繼續請假,領著大夥深入街巷。

時而驟雨時而放晴,志工們身著雨衣雨鞋,謹慎踩進未知深淺的泥濘或污水,難免誤入暗溝或窟窿,髒泥旋即沒入鞋襪;雨鞋不時被厚泥緊抓,徒留在原地……

停水增加清理家園的難度,鄉民們拿著掃把、刮刀與農業用噴槍,設法將屋內的積水與泥漬推往街道;政府派來重型機具或清潔車,清運堆積如丘的垃圾。

陳先生抓著圓鍬揮汗幹活,一邊說著,十三年前重創台灣的賀伯颱風及八年前的納莉風災,淹水都沒這次高、積水也退得快,「這一回所有家電、沙發、床櫃全都泡湯!」

蹲著刷洗物件的婦人楊錦華,看到志工關懷、奉上應急金,淚水不由得滾落,戴著手套的她連想拭淚都沒有辦法。


她家是一樓平房,大水來時只得逃向鄰家二樓;自己長年重病,在這無奈的災難中乍見志工身影,她不禁悲從中來。但抹去了淚水,她指引志工在轉角的隔壁巷弄,有位患有小兒麻痹的獨居婦人,需要大家協助打掃。

果農徐明正,颱風前搶收龍眼與芒果,本打算載往玉井鄉販賣,不意大水將它們泡爛了;他另有五甲地種香蕉、三甲地種木瓜,也全泡湯,損失難以估計。另一位農婦從果園巡視回來,哀怨說著:「全都毀了!無可奈何,先回家打掃吧。」

一位阿嬤跟志工訴苦,子女遠在外地,戶口名簿和印章也不知漂到哪去,慈濟所發的這筆應急金,免去繁複的資料與手續,可解燃眉之急。

志工持續向前,一位女士追了上來說:「我想了想,這慰問金不能拿。我還有親友支援,生活熬得過去,這些錢請給更需要的鄉親!」

「人平安就好。」志工許清輝多日駐守救災協調中心,家裏水淹及腰,人也回不去,更能苦鄉親所苦。他感恩妻女協助復原,讓他無後顧之憂。

和他同樣以會所為家的志工,還有張文郎;他所經營的螺絲工廠,成品一箱箱泡了泥水,他請員工打理,自己則專心協調救災人力。


在銀行工作的黃威然,八月八日與十名台南慈濟志工冒雨護送一千份便當支援屏東東港災區;下午四點出發、返抵家門已是深夜一時許。幾天後,黃威然又請假前來參與,「想到受災的鄉親,心很不安,實在無心工作啊。」

深夜一點半,張義榮等多位志工仍在大雨中出出入入,將運來的一千箱香積麵搬入會所倉庫。別人一次搬四箱,張義榮因手臂不適,只能搬兩箱;直到凌晨四點完工。大概是太疲累了,隔天右眼結膜充血發炎,看診領了藥膏,又回到會所繼續值勤。

在大內鄉,有些志工受災,暫時無法投入救災服務,仍就近在社區帶動鄰里互助,或幫助弱勢鄰居清掃。劉思媛看在眼裏,感動很多。

「平安的人,要幫助受災的人。」率先以災戶身分服務災戶的劉思媛,對上人這句話印象深刻,她更深信帶動鄉民的互助和支持,會幫助甜美之鄉早日重建!


南投信義鄉 神木村,災後九天喜見外人

歷經九天搶修,通往南投信義鄉神木村的道路終於可通行車輛,中區慈濟志工八月十八日前往勘災。鄉親雖與外界阻絕,幸無缺糧危機,但見到志工來關懷,歡喜擁抱。

神木村八鄰有二十戶房屋隨河床崩落流失,僅有一家商店倖存,志工也以此為定點致贈應急金。進入村莊,前方的隆華國小在九二一後才重建,此次卻連校地全數坍塌在枯竭的陳有蘭溪中。

八月中旬,慈濟志工三度進入信義鄉,在神木村、同富村、明德村、羅娜村勘災並致贈應急金。

早已習慣颱風肆虐的同富村廖女士談到,桃芝颱風後她在離家不遠的高處搭建鐵皮屋,作為村民應急避難所;莫拉克颱風來襲當晚,大家拿著簡單衣物來到鐵皮屋過夜;驚覺颱風威力不同以往,都無法安心入睡。

所幸鐵皮屋前還有一片竹林隔絕風雨,然而一覺醒來,不少家園前日還屹立在溪邊,如今連一塊磚都看不到。

靠著外界援助的物資,眾人生活無虞。接過志工送上的應急金、生活包及毛毯,幾位村民流下眼淚,露出久違的笑容。

(撰文╱吳心瑀  上圖攝影╱王國村 下圖攝影╱林榮標)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