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3期
2009-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 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3期
  【台東縣】 惡水襲奪豐收 太麻里期待美麗曙光

◎撰文‧賴怡伶

從大武山上蜿蜒而下的太麻里溪,
豐富生態孕育了精彩的排灣族文化,也灌溉著全台聞名的台東釋迦。
那夜,奔騰的洪流夾帶土石巨木撞擊山壁,橫過田園、拔去家屋,一夕之間家園變色;
太麻里迎接第一道晨曦的湛藍礫石海岸,如今被磨光樹皮、傷痕累累的參天古木凌亂占據。
感恩命還在,居民思索互助重建之道;
期待喚回昔日椰影搖曳的南島風光,部落新生,展迎每日第一道曙光。


八月,當是台東縣太麻里地區豐收的季節:香甜如蜜的釋迦結果、山腰上金萱如靨盛開;原民舉辦祭典慶祝收成告慰祖靈,而美麗的海岸線,也以椰影展現旖旎的南島風光。

然而今年此時,卻讓許多人震驚心碎。莫拉克颱風為屏東山區帶來上千公釐雨量,源於大武山系的太麻里溪,成為發洩瞬間雨量的出口。

往年颱風季,太麻里溪沿岸居民慣見荒溪水流暴漲;沒想到這次風災,竟演變成房屋毀壞、田園流失、人員失蹤的悲劇……

八月十日終於放晴,我們沿著台九線驅車前往太麻里。兩天前,這條太麻里往南的唯一道路,因太麻里溪潰堤而中斷,部分路段方才緊急搶通完成。

車行途中,左側原本美麗的礫石海岸堆滿漂流木;直通到太麻里溪橋前的一段道路,警察在路中管制交通進出,隱隱告知數日前的天然災害。

走到了路斷處,兩旁原是翠綠茂盛的釋迦園、被黑網包覆嚴整的荖葉園;濃密的綠色如今荒蕪一片——厚實的灰泥,參雜著大石粗礫,籠罩了所有佳美良園。曾經是山上的參天大木,而今磨光了樹皮樹葉,傷痕累累地散落交疊在大片灰土地上。

原先矗立在主要幹道旁的住家店面,破亂倒地;被撕扯的鐵皮屋頂,記錄洪水當時的巨大力量。怪手在混濁湍急的河流中挖掘,民眾在河岸指點圍觀,表情複雜漠然。

往更高處走,才發現我們剛剛看到的,不過是三分之一面積的災區——太麻里溪帶來的洪水,將原先寬十公尺的河面,擴張到八百公尺!河水不走原先路徑出海,卻潰堤橫過田園肆流。南迴公路和鐵路均斷,路基坍塌不見,斷掉的鐵軌軟塌在剩餘的路基上。

這片洪水,捲去太麻里地區共兩百七十公頃田園,其中大多是正進入盛產期的釋迦園。

洪水夾帶巨石:快逃

在太麻里土生土長、就住在太麻里溪畔山腰上的張鳳蘭,談起事情發生的經過。

「八日凌晨一點,我被震耳欲聾的聲音驚醒,河水夾帶巨石撞擊山壁,隆隆巨響令人害怕。我覺得事態不太對,想通知住在下游泰和村的貴英師姊快逃;但又想到已經這麼晚了,不知道她願不願意走?抱著惶恐心情輾轉反側。」

巨響持續到清晨五點多。天濛濛亮,張鳳蘭連忙跑到三樓觀看。「幸好堤防還沒崩,但水勢實在太大!我馬上打電話給貴英,叫她喚起周遭鄰居,趕快逃命!」

郭陳貴英接到張鳳蘭的緊急電話,連忙去附近鄰居家叫嚷逃難。「有幾個人願意走,但有些人覺得應該不會那麼嚴重……我才離開沒多久,七點多就潰堤了。」

透過電視轉播,看到巨大洪流不走原有的彎曲河道,轉而潰堤襲奪田園;郭陳貴英住家和附近的釋迦園全成了水域,她心如刀割……

一片屋頂,救了十一人

洪流進逼沿岸住家。包括金峰鄉嘉蘭村、太麻里鄉泰和村及大王村村民,緊急疏散到介達國小、大王國小。

家住太麻里市街上的慈濟委員陳玉月、林金花,接到張鳳蘭通知,冒著大雨到安置中心關懷民眾避難情形。

電力已中斷,林金花的小兒子在鄉公所服務,帶發電機來安置中心供電。林金花、陳玉月安撫大家的心。

張鳳蘭也急忙從山上趕來,看到郭陳貴英平安覺得很高興,當夜將她帶回家中盥洗休息。

張鳳蘭和郭陳貴英、林金花、陳玉月四人,是慈濟太麻里地區的環保志工,郭陳貴英家中還設有回收點。想到家園淹入洪濤中,畢生家計付諸東流,未來何以依靠?郭陳貴英十分傷心。

隔天,慈濟志工在太麻里曙光環保站成立救災中心,成為郭陳貴英重要的心靈依歸——暫時不去想個人受災,她加入志工團隊,膚慰更多災民的心。

洪水退去後,郭陳貴英的房子孤單矗立在太麻里溪的彼岸,周遭盡是漂流木和大石,其他房屋無一倖存。但她對於眼前這幅景象,有了不同的解讀:「我家救了十一個人!」

那天,郭陳貴英逃出後打電話給住得遠的鄰居,叫他們快逃。「正當他們要出門時,洪水就來了!一群人急忙爬上廂型車,水流將車帶到我家屋頂旁,他們急忙爬上去;數小時後終於等到直升機垂降繩索救援……」

短短三天後,她不再掛心喪氣,而是積極安慰鄉親、服務受災鄉親。

嘉蘭部落重創,互助人助

太麻里溪的奔騰怒水,摧殘了河左岸美麗的太麻里鄉田園,也重創了中游的金峰鄉嘉蘭部落。

往嘉蘭的唯一山間道路,地基遭大水沖刷斷裂,慈濟志工行走山間產業道路前進勘災。

應該是個蜿蜒在溪畔的部落,如今通往溪底的道路已中斷,椰子樹突兀地孤立在灰泥地上,一旁房舍已不見蹤影。

嘉蘭村是排灣族部落,也是金峰鄉第一大村,七部落聚居,共有三百七十餘戶、一千三百多位居民。二○○五年海棠颱風來襲時,溪水暴漲沖走了十八戶房屋,四年過去重建尚未完成;而今莫拉克風災,又帶走五十七戶人世居的家園。

五十三歲的陳振華是社區理事長,在金峰鄉擔任公務員;八日清晨五點他發現溪水滿溢到堤防,便呼喚民眾疏散。

水流侵蝕河堤,吞沒了河堤邊的宿舍區,並向陳振華的家園進逼。他眼睜睜看著堅固的兩層樓水泥房舍沒入水中,耳邊盡是家人心痛的哭號!

「民國三十八年到四十五年間,我們從舊部落搬下來,定居這裏五十幾年了……這次的水量,是前幾年海棠颱風的兩三倍!房屋流走了,大家都很難過。」

電力、通訊中斷,部落漆黑一片、日子難熬,直到十一日才恢復供電。陳振華堅強起來,和部族人員討論後續安置措施。「感謝大家幫忙,但是我們也要先自立自強。」

在地勢較高的嘉蘭村活動中心,安置了無依靠的居民;活動中心內堆放許多物資,都是來自各地的愛心。一貫道、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團體捐贈物資、金錢,還帶來醫療和宗教力量,讓受災民眾無限欣慰。慈濟志工致贈應急金與物資、帶來義診團隊,也仔細登記房屋流失居民的生活處境,以評估中長期關懷。

五十六歲的歐春香戴著護腰為族人煮飯。她的家園在風災中流失了,卻展現出有別於常人的毅力。「那夜雨下得好大,心有點慌。清晨,聽到社區巡邏人員呼叫大家快撤離,我看見山上的橋斷掉了,來不及收拾東西就跑出來了!」

「水愈來愈靠近,親眼目睹房子被沖垮掉入水中,女兒一邊錄影還哭了。可是我不難過,電視上看到許多人逃生不及,我的家人都逃出來了,實在很幸運。」

「該屬於我的,就會屬於我;不該屬於我的,就是會離開。」樂觀的她感謝大家關心,也說明自己為族人服務的心意:「上帝給我們生命,我們既然還有生命,要幫助更多可憐的人。」

圍聚在一起,排灣族神父用族語帶領大家祈禱與沈思。未來的重建之路,或許迢迢,然而族人的心,因互助而緊緊相繫。

珍惜生命在、能付出

隨著時日過去,安置中心的居民有些投靠親戚,或另謀住所聯絡不易。在村長聯繫下,十多位太麻里鄉親,陸續來到慈濟救災中心登記,商議日後生活。

退休榮民張榮,一九八○年來到太麻里溪河岸定居;這幾天家人都不在,他是千鈞一髮中逃難出來的。

「早上,鄰居說大水快來了,要我快點逃。我只拿了手機,連假牙和證件都來不及拿,轉眼間水就淹到膝說I我趕忙出去爬上車頂,水來得又急又快,我再爬上屋頂!」

「我打電話給兒子,請他報警來救我們。站在屋頂,頭上雨下得好大,腳下水流湍急,真的很恐怖!我們從早上九點等到下午兩、三點,一直淋雨好冷;我一下直升機就先喝薑茶。」張榮正是爬上郭陳貴英家屋頂避難,後來幸運獲救的民眾之一。

大水退去後,張榮回到河岸邊查看,已認不出曾經的住所,有些傷心;然而他婉謝了慈濟的應急金。「謝謝關心,我還有家人照顧我,你們去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吧!」

從八月九日至今不停張羅賑災事宜的張鳳蘭,店面、田園也在水災中流失。提起重建,經歷過家中蘭花生意暴起暴落的張鳳蘭淡然說著:「無常再度示現。沒有辦法,壞光了就壞光了。」

重建之路千頭萬緒,該從何開始?「一切隨緣。我慶幸還有慈濟可以做,而且現在事情很多,真的做不完!」張鳳蘭說:「要想開一點,走慈濟路就是要放下;生命還在、還能付出,就要珍惜。」

災後,南迴公路逐日克難連通,慈濟志工也節節往南部勘災——太麻里鄉金崙村、嘉蘭村,大武鄉大武村、多良村、大竹村、大鳥村等一帶訪視,致贈生活包及應急金;並動員志工到大武村打掃民宅。

太麻里鄉及金峰鄉九十五戶受災鄉親必須安置,慈濟基金會持續與政府單位研議興建大愛村事宜,希望政府能提供安全土地並尊重居民意願;慈濟願為鄉親整體規畫一個免於恐懼及匱乏的永久住所。

救災尚未結束,重建工作已然啟動。期待在人與人互助撐持的過程中,把握所有,加緊付出,讓日昇之鄉,也能昇起新生的希望,散發大愛光輝。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