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縣‧甲仙鄉】 收拾心傷 做該做的事——林德寰、徐淑慧
◎撰文‧涂心怡 攝影‧林炎煌
故鄉重創,許多鄉親天人永隔,他們心痛難喻。
幸而,身上的慈濟制服帶給他們力量,夫妻互勉:收拾心傷,做該做的事!
颱風過後,土石流與洪水阻斷交通,讓每逢假日就湧進大量遊客的甲仙,瞬成空城。
車行甲仙鄉,處處可見斷橋;不僅多處便橋不通,就連當年為了開通南橫所建的甲仙大橋也失去功用。去年辛樂克颱風時甲仙大橋被土石沖斷,如今好不容易打穩橋墩要進入重建,又再度沖毀。
沒有便利的橋梁連接,居民只得仰賴蜿蜒的山路作為對外通道。但原本平順的路段因走山擠壓變形、或土石襲擊而斷裂,雙向道路硬生生變成單行道,得小心翼翼通行。甲仙鎮上的人要出去外地,得比平常多花三、四十分鐘車程。
八月山區多午後雷陣雨,間歇性豪雨讓脆弱的土石繼續崩塌,幾個崩落點旁邊都有一、兩台挖土機待命,準備隨時搶通道路。
莫拉克重創甲仙,林德寰與徐淑慧夫婦的家雖沒有受損,但是看到生活一輩子的故鄉遭受破壞,熟悉的故友、鄰居因此天人永隔,心痛不言而喻。
身為慈濟人,他們沒讓自己難過太久。確認家人平安後,隨即換上「藍天白雲」制服深入災區勘災,將悲傷情緒轉為正面力量,協助鄉親走上重建之路。
●
颱風來的那一天,林德寰正為二樓滲水問題煩惱。將滲水掃出去的同時,一邊也注意窗外動態;沒多久,看到住家前方的堤防已被攔腰擊斷……
水流愈來愈急,林德寰注意到,另一側的楠梓仙溪卻呈乾枯狀態。山裏長大、對大自然觀察敏銳的他馬上想到:「上游一定被土石阻斷!」
楠梓仙溪平日水流量大,再加上颱風帶來強大雨勢,若是形成堰塞湖,勢必會衝破土石而潰堤;林德寰馬上決定「快逃!」一家人倉促收拾,往地勢高的徐淑慧娘家跑。
大雨不停地下,四周不斷發出衝撞聲;匆忙間回頭,看到剛才走過的吊橋已被大水沖毀,野狗四處竄逃……女兒林冉芬說:「那景象真可說是災難!」
徐淑慧邊逃邊拿起手機,撥打給下游的旗山慈濟人,哭喊著:「大水沖下來了,快點逃!」然而山區收訊不良,再加上滂沱大雨掩蓋過她的聲音,對方聽不清楚,後來通訊就中斷了。
「要叫別人逃,卻無能為力……」經過半個月,雖然知道法親安然無恙,徐淑慧想起這件事情,眼眶仍會刺痛泛淚。
忍住淚,發揮慈濟人的力量
所幸鄰近的油礦溪分流洪水,讓最靠近河邊的林家逃過被水淹的厄運。
災後,對外通訊中斷,他們發現女兒的手機可以在自家門口接收到微弱訊號。「一封封關心的簡訊不斷傳來……」徐淑慧一一回覆報平安。
這支手機號碼後來也上傳到網路,供外部探詢甲仙親友狀況,徐淑慧扮演起信使,到那些人家裏轉達親友的關心。
電力中斷,無法收看新聞了解災情。「但根據去年卡玫基颱風的經驗,我跟先生都知道,這次應該也很嚴重。」
甲仙鄉傷亡最慘重的是保有平埔文化的小林村,十個鄰、一百多戶被深埋在數層樓高的土石堆下,全村四百多人失蹤、死亡。
小林村民翁瑞琪因為早起到工寮巡視而逃過一劫,卻眼睜睜看著兩山崩落,掩埋了自己的家。「包含未滿月的孫女,全家十個人通通都沒有了……」
對失去的家人,小林村民不說往生也不說死亡,大多像翁瑞琪一樣,用「沒有了」、「不見了」來見證天人永隔。
「鄉下地方幾乎所有人都認識,不然也曾照過面。對甲仙人來說,這次是同時失去四、五百個朋友。」徐淑慧傷心說著,去年卡玫基颱風造成小林村土石流,慈濟人還徒步進入村中致贈生活包、幫忙清掃土石。「今年有力氣也沒得清了……」
頭七法會當天,徐淑慧和林德寰到現場關懷。「有些人原本很克制,但一看到藍天白雲制服,一下子就哭倒在我們身上。」
徐淑慧與林德寰請人帶他們去尋找一位好友的牌位。「桌上十五張遺照一字排開……」為了壓抑湧上的心傷,徐淑慧轉頭走向另一邊,但愈走愈心寒——入眼所及,每張照片都是熟悉的臉孔……
「我能感受親屬的痛。」即使情緒已近崩潰邊緣,身上的藍天白雲卻帶給他們力量。「我們夫妻相互提醒,目前首要之急,是做該做的事。」
路搶通,一人做百人事
甲仙總共有五個慈濟人,去年七月卡玫基颱風在甲仙鄉釀災,鄉內兩位資深慈濟人簡文興夫婦先向外求援,鄰近的旗山慈濟人立刻進駐支援。當時林德寰、徐淑慧還在培訓,夫婦倆在志工強力後援下,短時間即完成勘災慰問動作。
但是今年的情況卻沒有那麼順利。「橋斷了,兩位資深志工被困在另一頭出不來,另一位是七十多歲的老菩薩;再加上旗山這次也是重災區,我們勢必得孤軍奮戰。」和太太自稱擁有兩百人力,林德寰說:「整個甲仙那麼大,我們一人要做百人的事。」
兩人勘災隊伍開始行動。他們緊緊跟隨挖土機的腳步,道路開通到哪裏,就走到哪裏去勘災,並且透過相機跟筆記本,詳實記錄災情,回傳高雄分會。當對外道路完全開通後,高雄、旗山志工沿著惡路進入甲仙,夫妻倆已經備好所有勘災路線以及亟需協助的災民名單了。
九條路線、五十多位志工分頭進入甲仙各區,除了致贈應急金、傾聽憂苦,也記錄居民狀況。情感充沛的徐淑慧看到支援陸續到來,數度抱著師姊紅了眼眶,「人來了,居民就有依靠了。」
她回想小林村聯合頭七法會當天,有些不哭不喊的人,突然拿起酒瓶砸自己的頭,還有人衝到橋邊想跳溪自殺。她認為幫助鄉親宣洩壓力,是心靈重建很重要的一環。
「如何讓他們宣洩?唯有傾聽。」高雄訪視志工黃麗妹發現,鄉親們對慈濟制服都有一股倚靠感,「即便我們是陌生人,但他們認同慈濟,願意卸下心防、傾訴內心壓力。」
黃麗妹說:「關懷不是一時半刻,從安置到重建,我們要陪伴到最後。」
●
經營芋冰及名產店的林德寰夫婦,災後不久就接到電話,說要購買店內所有不能久存的食品。
「我跟他說數量很多,買回去也吃不完。對方說要分送員工,如此一來,既不會浪費食物,又能幫上我們忙……」
人間處處有溫暖。幾天前,徐淑慧的女兒突然蕁麻疹發作,病情很快蔓延,甚至呼吸都困難。「橋斷了,山路又遭土石破壞,若要送到外鄉就醫,恐怕來不及了。」所幸當時有高雄長庚醫院派駐醫師在衛生所看診,女兒接受治療後很快痊癒。「隔天衛生所人員才跟我說,若是再慢五分鐘,恐怕難逃一劫。」
對受災地區的民眾來說,除了物資、安置,他們還需要很多;尤其災後重建,需要大量人力支援。
林德寰跟徐淑慧感恩一批批後援到來,讓他們愈來愈堅強;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甲仙會再恢復美麗,鄉民心靈的創傷也會慢慢療癒。「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