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日 知足心靈最美
◆11‧26《農十月‧初十》
【靜思小語】知足知福,健康心靈最美;埋怨計較,失衡心靈最苦。
知足知福,幸福人生
馬來西亞吉隆坡九歲的迪尼斯,罹患先天性脊柱分裂,無法走路,還必須包尿布;媽媽每天來回學校數趟,幫他換尿布、抱他到不同樓層上課。雖然身有殘疾,但迪尼斯不曾埋怨,也從不放棄求學的機會,去年還榮獲班上第一名;除了每天復健、做功課,還會幫媽媽做家事。
迪尼斯原本希望長大能當警察,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後,改以從事電腦工程為目標;父母想為他添購電腦,卻因家貧不能如願。長期在當地助學的慈濟人得知此事,不但送來一台電腦,還開課教導迪尼斯使用。
「世間善惡美醜,皆在於人心造作。若能知福,即使身有缺陷,也能展現心靈健康之美。若常抱怨自己時運不濟,無法像別人一樣享受、安逸度日,不斷比較、計較,心理不平衡,將苦上加苦。」
早會時間,上人以迪尼斯的勤學與善良,勉眾深入體會貧、病、殘、老的人間苦境,見苦知福,不再埋怨。
「以付出無所求的純真大愛擁抱、膚慰苦難人,使之得到依靠;接著陪伴、引導他們敞開心門,知道人人都有無窮的潛能,也能付出己力利益人間——這就是慈濟人的財施、法施、無畏施。」
上人言,慈濟人心中有愛遂能付出,心不執著故而無所求;在過程中體會到輕安自在的法喜,也能打開自我心結、修除習氣,勇猛精進成長慧命。
做人道理,教育扎根
「人心貴自覺,不能懵懂如霧裏看花,似乎很美卻不真切。教育工作要引導人人能自我反省、洞鑑內心、建立道德觀;這就是『傳道』精神。」
現在社會重視科技知識,輕視做人之道;然而道德若脫軌,未來家庭、社會都令人擔心。上人常言教育是社會的「希望工程」,最重要的是教導莘莘學子做「人」的「道」理,建立道德觀念、人道精神,安定家庭與社會。
教育志策會中,上人再言教育有「傳道」之責,而所傳之「道」,就是道德觀念。「如同醫師以搶救生命為從醫之志向,教育工作者應以教導人倫道德——仁、義、禮、智、信為職志。」
慈濟教育志業從草創時期一路行來,上人感恩大家費心力、下工夫;期許老師們發心如初、守之不動,在艱困的社會大環境下堅持傳「道」,引導學子們走上正軌。
「期待慈濟教育出的人才,都是一棵棵菩提大樹,每一位都有菩提覺性,能自覺且涵養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