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7期
2009-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印度洋海嘯五周年‧印尼亞齊大愛村
  【主題報導】印度洋海嘯五周年‧斯里蘭卡大愛村
  寰宇慈濟
  莫拉克風災重建‧杉林鄉慈濟大愛園區
  天涯共此情‧印尼巴東
  特別報導‧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
  百川歸海
  會心一刻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7期
  一日 警世鐘鼓聲

 

◆11‧1《農九月‧十五》

【靜思小語】世間災難密集,就如道場集眾的鐘鼓之聲愈促,警示人們加快腳步律己修心。

知因解果,從迷轉悟

自十月十八日上人外出行腳至今,十多天來從南到北,繞過大半個台灣,來到台北關渡志業園區駐錫;北區第三梯次培訓慈誠委員精進研習,亦配合於台北三重志業園區舉辦。

圓緣時間上人與會開示,人人都需要宗教,也需要修行;要秉持「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不斷精進,修心養性、端正行為。

「人生在世若無宗旨,不知生從何來、死去何向,就會在迷茫之中屢造惡業。欲知生死來去,就要了解因緣果報之理。」

人生福禍甘苦等不同際遇,來自過去生業力牽引。上人指出:「若此生行善、行孝,待人和善,來生將有福報、有福緣;若此生為非作歹、自大傲慢,欠缺宗旨、不接受教育,來生將受苦報、惡緣牽纏。」

世間一切現象都有因、有緣、有果、有報。上人表示,佛陀要人人知「因」、解「果」,知因果才會惜「緣」;彼此惜緣,見面即歡喜,此等歡喜感受即是「報」。

「有的人生活富裕,卻也日日感受苦;並非苦於生活物資,而是苦於心靈匱乏。有的人生活貧困卻日日歡喜、安貧樂道,是因為過去生雖少造福卻有結善緣。即使身處困境,有好緣就有轉機。」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既已走入慈濟菩薩道、立願為天下眾生付出,就要清楚了解人生方向。上人勉眾:「即使過去曾有『迷』,而今得『悟』,朝著這條覺悟的道路行走,即能問心無愧,輕安自在。」

兩千多年前佛陀即警示,未來世界「成、住、壞、空」的速度會愈來愈快;而今氣候極端,確實印證佛陀所言。

「道場中集眾的鐘鼓之聲,一開始鐘聲悠遠、鼓聲穩重;之後擊鼓的速度愈來愈快,就是在提醒大家加緊腳步。災難的發生愈益密集,警示人們要提高警覺,律己修心,莫再加重對大地的破壞。」上人殷切勉眾。

守戒有愛,傳承法脈

「在佛陀滅度一百年後,一位名為優波鞠多的修行者,是已修證三明六通的阿羅漢;雖然修行已有成果,仍嚮往佛陀時代的生活,想要知道佛陀如何帶領僧團、教育眾生。

優波鞠多尊者得知有位一百二十歲的老比丘尼曾經見過佛,遂親自前往拜訪。比丘尼事先在門後放置一碗滿滿的麻油,尊者來訪時,得到允諾後推門而入,比丘尼觀察到門後的麻油濺出數滴。

渾然不覺此一細節的優波鞠多尊者來到比丘尼面前,彼此問訊後就座。尊者說明來意,希望知道佛陀在世時的比丘眾威儀行止為何,佛陀如何教育、領眾?

比丘尼指著門後的麻油對尊者說道,佛陀在世也有不守規矩、言行惡劣的『六群比丘』,但是他們推門時,一滴水都不會灑出來;尊者有很高的修為德行,推門時卻讓油灑了出來,由此可見,還必須用心提升威儀。」

上人舉此佛典故事坦言,初於佛典見到六群比丘的惡言行,曾疑惑為何已隨佛出家卻如此不受教?再看到上述經文,則起深切的慚愧心。

佛陀帶領僧眾,並非一開始即制定戒律,而是發現像六群比丘的不當言行後,一一制戒規範。在慈濟草創之初,只有少數幾位弟子跟隨上人修行,後來加入的人愈來愈多,為了導正眾人不同習氣,上人遂以佛教基本五戒外加適應現代生活的五戒,設立「慈濟十戒」。

「團體『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人人自我約束、修正習氣,才能行正不偏,緊密相合。」上人欣言此行在各地都看到慈濟人的「戒」與「愛」,落實四法四門四合一。

接續為眾皈依。上人教示「皈依佛」,以大慈大悲的佛陀為導師;「皈依法」,不只相信佛法,尚要引法入心,作為修心養性的準則;「皈依僧」,要敬重以清淨心傳法的僧侶,精進上求佛法、下化眾生。

「如前述老比丘尼,即使已一百二十歲高齡,仍在傳法;在慈濟宗門的四合一架構中,資深者也要不斷對新進者傳承。慈濟需要每個人將長情大愛不斷延伸下去!」

人心極端,社會崩解

其他宗教有「世界末日」之說,佛教則稱「末劫」,就是末法之時。與幾位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開示,滄海桑田的變化,是人間成、住、壞、空循環之「劫」;在佛教稱「劫波」,是指極長的時間。

「末法之時,人心道理顛倒,心理與物理的運作會隨著共業而轉。人心混亂、不按照道理,以致大空間紛亂,故稱『壞劫』,是破壞的時代。破壞到了極點,人心起大懺悔,災難會慢慢過去,人類的演化重新開始。」

上人慨言,末法壞劫之時,人心惡濁,倫理道德已崩壞;以經典所說推論,到了壞劫的極端,人與人之間相互提防、仇視,草木皆兵、互殺互害,社會因此崩解。少數人心起畏懼而反省,遠避山間,與文明隔絕,生活回歸原始,一代傳一代,再慢慢發展出文明,周而復始。

「人心與大自然互有影響。與其擔心末日來臨,不如從自身做起,人人修好身、口、意,才能減緩大地衰敗!」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