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2期
2011-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關懷巴基斯坦世紀水患
  祝福快遞
  蔬國人物誌‧美國
  疾風勁草
  特別報導
  聞思修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0年二月)
  一句話的力量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2期
  災後第五天 走進茨城

◎撰文‧張秀民

住在關東三十一年,對日本人的客氣、守法、愛乾淨印象深刻;
大地震後人們相互關心,讓我看到他們冷靜外表下炙熱的心;
接過慈濟熱食的人們,還不忘關懷比自己更辛苦的災區居民……
我深信人們將以這分自制與刻苦快速復建,
而我們也將使命必達,持續奉獻愛與關懷。


災後第五天,我們從東京出發到北邊一百三十公里的茨城縣大洗町,準備烹煮熱食供應居民。

這些日子以來,居民大多吃飯糰或乾糧,當他們聽到今天將供應咖哩飯和味噌湯,露出歡喜的表情;一碗熱湯,對他們來說想了很久。

海風驚人、氣溫不到攝氏十度,但排著隊的居民沒有一絲不耐。當我們帶動「祈禱」歌唱,一位媽媽跟我說:「旋律很好聽,讓我想流淚……」他們都說自己還好,雖受海嘯侵襲但家人平安,房屋進水如今已退去留下泥沙,電力恢復,只是沒水沒瓦斯。「想到東北的仙台、岩手,犧牲了那麼多人,就很難過……」說著說著,一些主婦不停地淌淚。

午後四點,當地志工負責人提及距離發放現場一公里的地方需要熱食,因此我們將咖哩飯送去,居民提著鍋子來分裝。跟我一起發放的一位太太,向每個人介紹:「這是來自臺灣的咖哩飯喔。」說了五分鐘後,她就知道自己今天是吃不到這咖哩飯,因為來領的人太踴躍了!

大洗高中因為交通中斷而停課,十餘位高一學生來幫忙搬運物資,也連續兩天協助慈濟發放,以當志工為榮。同樣來尋找付出管道的佛教青年聯盟一群出家人與我們巧遇,他們想到各個災區進行心理輔導,改變人們對於日本僧侶只是替人超度、辦喪事的印象。

當他們讚歎慈濟入世精神的時候,我也看到這群僧侶以行動改變人們看法的決心;這場災難震出了關懷與愛。

淚不能止,但勇氣無限

回想三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多,我們正在東京新宿的會所籌備幾天後的營隊,突然一陣搖晃且持續不停,大家很震驚,知道正經歷一場極大的地震,一邊跪下念佛號、一邊安撫比較害怕的志工……霎那間領悟,﹁無常﹂不會等人準備好才來。

四點多,上人透過視訊關懷我們的安危,也開始籌備救災。那幾日餘震不斷,還有幾起震度很大;但我們沒有時間緊張,不斷找尋可以付出的管道。志工自動趕來會所待命,不眠不休,令人感動;來自上人與全球慈濟人的關心,更教我淚不能止。

我住在關東地區已三十一年,一直對日本人的乾淨與守法精神印象深刻;但也感到他們那樣客氣,雖在微笑卻體會不到真心、感受不到熱情,也覺得很難交心。

但這次大地震後,大家相互關懷,還有人到百貨公司買東西送到自衛隊,拜託他們送到災區民眾手中。這讓我很震撼,原來冷靜的外表下,有這麼一顆炙熱的心。

交通便捷可說是全世界第一的東京,此次地震幾乎癱瘓,電車停擺,大家井然有序的走路上下班;少許電車恢復時,有秩序地排隊等候,沒有人抱怨。在災區,每人分配一瓶水就是一瓶水,手機僅允許充電十分鐘就是十分鐘。

自制與刻苦,冷靜與韌力,我想這就是日本的實力;也深信以這分面對危機的態度,一定能很快再站起來。


賑災路上 捨我其誰
◎撰文‧李委煌

這一方,
克服餘震恐懼、嘗試深入東北;
那一方,
掛慮災區現況、憂心弟子平安。
東京與花蓮日日視訊
籌謀賑災方向,
穿越時空相扶持,
合力鋪出賑災通道。


大震後,成田機場、羽田機場一度關閉,旅客滯留機場,渴望早日離開日本;臺灣國際機場同樣擠滿牽掛家人的日本人,其中有一位臺灣人,不是記者也沒有家眷在日本,卻設法在災後二十四小時抵達東京,他是陳金發。

十七、八年來,他是慈濟國際賑災的資深成員,曾在兩年間往返柬埔寨二十二次,曾踏進糧荒的北朝鮮、難民流離的亞塞拜然、戰火頻仍的阿富汗、海嘯重創的斯里蘭卡……地震、風災、澇旱等災害他並不陌生,但福島核能電廠的輻射外洩危機——無色、無臭、無形,即使賑災經驗再豐富,他也不免無助。但是,東北災區許多人無家可歸,雪上加霜地氣溫降至攝氏零下,沒電沒煤油可取暖,加上道路毀壞,政府能補給的糧食有限,「可想像體弱的年長者會有多麼辛苦。」除了到茨城發放熱食,他早已打包行李,隨時準備深入東北勘災。

災後第七天,政府宣布福島核電事故在國際七級制中由第四級升至第五級;上人指示志工要顧及自身平安,謀定而後動。陳金發和日本慈濟人忍住內心煎熬,暫緩勘災行程。儘管如此,他們並沒有停下腳步,持續募款,並赴關東各收容所了解轉移到此地的受災民眾現況。

日本文化是陳金發的最愛,幾乎踏遍東瀛,特別是這次的災區,民風純樸令他印象深刻。「加入慈濟前,專程搭機去日本喝酒,喝到後來乾脆在東京購屋;連紙業生意也跟日本進口。」

成為慈濟志工後依舊頻繁出國,目標卻是苦難眾生的所在地;一九九五年元月日本阪神大地震,甫從柬埔寨賑災回來的他,當仁不讓地奔赴災區發放。

那年在避難所,他看到兩位老婦佝僂慢步走來,想幫小孫子領些襪子禦寒,「她就從最上面拿一、兩雙,不多拿也不挑選。」陳金發說,民眾很信任政府,不因擔心明天是否足夠而囤積。「我欣賞日本人的守規矩。他們在災後沈著、冷靜、認命、相互扶持。」

陳金發三月十八日傍晚返臺,翌日一早趕抵花蓮本會向上人報告,並籌謀未來賑災方向。一回到家,外孫們熱情擁抱陳金發,他們知道阿公去日本「救人」;幫他操持公司業務的兒子則坦言,日本這段時間餘震頻繁又有核電廠危機,難免擔心父親的安危……

東京、大阪等地的慈濟志工,幾乎清一色「娘子軍」,深諳日本民族性的陳金發說,在當地街頭募款,「要喊很大聲,表示你很真誠;而且要不斷地喊,不能停下來,大家要輪流喊。」對這群師姊來說,是一大挑戰。

深知日本志工肩頭沈重,他在三月二十二日返日「歸隊」,計畫二十五到二十七日將毛毯、披肩、食品、等同現金的「現值卡」,盡早送到災區居民手上。


慈青約定:
我們很快會再回來

◎撰文‧謝玉潔

巨震之後電車停駛,
我走了十公里路,
抵達慈濟會所那刻熱淚盈眶!
不理會腳上起的水泡,
馬上投入賑災工作。
回到臺灣心繫災區,
慈青夥伴們相約很快還要再回去,
因為還有很多需要我們的人等待著!


三月十九日早上,我搭乘往成田機場的高速電車準備返臺,窗外的風景飛速地掠過眼前,大地震後,東京景色沒有多大的變化,腦海所浮現的是一週以來所經歷的一幕幕,是我以前所沒想過的。不過,這不就是上人一直跟我們說的「無常」嗎?

三月十一日,我從語言學校畢業,典禮結束後我把行李從學生宿舍搬往新家,再提著空皮箱準備折返宿舍。過馬路時感覺地面微微搖動,當我抵達對街,沒想到搖動愈發巨大,還伴隨著狂風,連一旁的老太太都站不穩,眼前一棟五層樓公寓晃動讓我非常恐懼,許多路人害怕大樓會倒塌,紛紛走到馬路上,公車也左右搖動接近傾斜!

地震稍停後,一旁的便利商店傳出濃濃酒味,原來玻璃瓶碎落一地。我在車站等待兩個小時卻不見電車復駛,但從車站的大電視看到怵目驚心的災情,我決定步行前往位於新宿的慈濟分會。

手機無法通訊,排隊打公共電話到會所,得到確切的道路指引,也得知路途非常遙遠,但除了馬上動身,沒有其他選項。

我拖著行李箱,一步一步走往分會;多數人是從新宿走出,我是反方向,看到對向的人山人海,當下著實有逃難的感覺。我不清楚確切的路途長度,不過至少有十公里遠吧!到底是什麼樣的意志力支持著我,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到達分會那一刻身心俱疲,眼淚即將奪眶而出……

但我沒有休息的餘裕,因為志工已經動員,為所有步行回家的上班族敞開大門,提供熱茶暖身,也開放洗手間。當得知母親曾從臺灣打電話到分會確認我的平安,我就安心了,不去理會腳上長出的水泡,專心投入救災。

電車於晚上十點修復部分路線,但我在會所過夜;雖然餘震不斷,睡得並不安穩,但我知道我在分會,我是安全的!

這段日子,許多人主動來分會參與志工服務,不分你我、不挑工作,人人都是一粒粒善的種子,是慈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震過後,我幾乎在分會度過每個夜晚;但輻射外洩的問題一天沒有緩和,救災就無法進行。幾位慈青決定先回臺灣讓家人安心,師姑們也鼓勵我回家,之後再配合分會的賑災行動。

暫時放下賑災任務回臺灣,我萬分猶豫。臺灣的家人看到媒體報導,擔心我留在東京的安全;但我也放不下師姑們,她們雖然是志願堅定的娘子軍,但還是會疲倦,有些人災後幾乎沒回家,睡眠極度不足。沒有我們這群孩子的陪伴,師姑們會不會過度操勞呢?幾次在電車中想起來,眼淚像關不緊的水龍頭頻頻流下。但是,我們必須先安好自己家人的心,才能好好做慈濟呀!

我們一定會回日本的,在櫻花盛開的季節再聚首,一起努力!但願一位位人間菩薩宛如盛開的櫻花,綻放在日本每個角落膚慰人心;也祈禱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我六歲
我祝福所有人平安

◎撰文‧張心怡

兒子受到地震驚嚇,
每當爸爸要出門上班,
他總是擔心流淚。
他說,
害怕像一條深紫的蛇
在他的肚子裏。
他鼓起勇氣上街頭募愛,
祝福爸爸和所有的人平安……

當電車恢復全日行駛、輻射危機稍解,我帶著六歲的兒子和兩歲的女兒,清晨搭了兩小時的車到東京的慈濟日本分會,跟著志工去新大久保車站募款。

兒子剛從幼稚園大班畢業,受到地震驚嚇,最近爸爸去上班的時候,他總會很擔心,擔心到流眼淚,害怕會再也看不到爸爸……他說,害怕像一條深紫的蛇在他的肚子裏。

我跟兒子說,我們募心募愛也是造福,是在祝福爸爸和所有的人。他已經到了知道害羞的年齡,但還是勇敢拿著募款箱,向路人說:「拜託,請幫忙!」好幾次問他累不累,他總搖搖頭。

有位外籍人士一跛一跛地走到他面前,將銅板投入募款箱,看著兒子說:「請加油!」兒子回給他一個靦腆的微笑;事後他告訴我,他非常感激。

在路人臉上已經看不到緊張,但布施的行動沒有很踴躍,我們還是用真誠的微笑,希望點亮人人心中的愛。

我們在地下鐵換電車要回家時,突然地震警報器響了,廣播說電車停駛;頓時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背著女兒又牽著兒子該如何回家……那正是九天前地震發生的時刻,兒子害怕得哭了。

所幸幾分鐘後廣播復駛,我們的心才安了下來。我和兒子共同祈禱,願天下無災無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