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3期
2011-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寰宇慈濟
  【特別報導‧慈濟45周年】
  人文新賞‧長情劇展
  【特別報導‧汶川地震三周年】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一年三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奧地利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3期
  行善的心力

今年三月十一日「東日本大震災」發生後,臺灣民眾經由各種管道發揮愛心,一個多月來捐款已逾五十億新臺幣,日本媒體也多次報導臺灣賑災行動,令受災民眾備感溫馨;首相菅直人甚至特別發出公開信,感謝這分「厚重情誼」。

臺灣民間大動員,喚起「天災無情、人間有愛」的希望和力量,但如何讓愛心化為確切的協助,將是更重要的課題。證嚴上人表示,行菩薩道需有獅子勇猛心、駱駝耐力以及純真赤子心;災難後的援助,也需這三種心力。

日本震後初期的急難救助行動,如搜救隊搶救生還者、慈濟志工深入災區供應熱食、保暖衣物,皆是勇猛心的展現。而中長期重建階段,如臺灣九二一大地震和印度洋海嘯後的慈濟援建工程,從規畫、開工到落成,移交給受災居民及政府,往往需數年時間,則需秉持任重道遠的駝駱耐力。

這回日本的災難甚鉅,世界銀行評估復建期恐達五年之久。就日本社會高度現代化,以及按部就班、仔細謹慎的民族性來看,外來的救援組織,勢須與政府和民眾多方溝通協調。現實問題如十餘萬受災民眾的安頓、毀壞建築物和輻射區域的清理、失學孩童的繼續就學、受創城鎮的重建等工作皆千頭萬緒,需整體考量計議,並非有錢就能解決問題。

捐款者期盼捐款後速見成果、確保愛心無漏,是人之常情;但承擔千萬人付託的賑災專職人員及志工,卻不能感情用事。賑災行動須兼具慈悲心與智慧腦,徒有熱忱衝勁,很可能因不明災情而造成資源錯置,甚至讓自身陷入危險。若是悲心不夠,就容易因挫折而退卻,辜負了當初單純助人的赤子心。

值此世紀災變時刻,願人人能體諒前線援助人員的困難和挑戰,將急切的捐助熱潮,化作源遠流長的愛心暖流,不斷地給予受災民眾支持鼓勵。更要多覺察反省:自己是否因貪瞋癡的習氣,造成對人對己的無形災難?有則懺悔改過,這也是另一種行善的心力;對內淨化自己,無形中就能在人我間、天地間締造更多祥和之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