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日 掙脫羅網
◆3‧23《農二月‧十九》
【靜思小語】欲念之網,會纏縛人心的慈悲與智慧,必須下決心掙脫。
見賢思齊,把握付出
「要下功夫調整自己,時時展現柔軟、有愛、誠懇的人間菩薩之美。」早會時,上人談述馬來西亞慈濟人為日本賑災募心募愛,得到社會熱情響應,是因為大家長年累月運用佛法調伏己心,發自內心的善言軟語、柔軟身行,讓人感受誠意。
馬來西亞慈濟人長期深耕社區,平時就向民眾勸導素食、護生、淨心少欲;不僅救助貧苦,也引導他們付出、入法,加入人間菩薩行列。日本強震海嘯發生後,檳城慈濟人立即定點募心;馬六甲和雪隆分會則發起七天街頭勸募、迅速籌辦祈福晚會,號召眾人齋戒救地球。
上人稱許馬來西亞人心純樸,懂得感恩自身平安,付出力量幫助苦難人。「即使身在伊斯蘭國度,但馬來西亞慈濟人信仰佛法的道心堅固,深耕福田與悲田;大家合心募愛,凝聚調和人心、呵護地球、庇護萬物的力量。」
吉隆坡大喜兒童培育中心的孩子們紛紛發願茹素,或捐出存很久的零用錢,用行動幫助日本;三月十八日並參與雪隆慈濟人為日本賑災的街頭勸募。孩子捧著募款箱、看板走進菜市場,九十度鞠躬募愛,感動許多民眾響應;有的孩子為了參與募款,捨棄和家人出遊。
「這麼小的孩子,就懂得選擇做有意義的事,可見不分長幼,人人的佛心、慈悲心都是平等的。雖然凡夫生生世世累積了許多無明習氣,然與生俱來的佛心仍存,只要有善的環境引導,就能提起這分愛。」
上人請大家見賢思齊,把握機會付出,同時努力啟發人心之愛,讓世界亮起來!
心念單純,真正放下
雲門舞集林懷民老師帶領團員到花蓮,於慈濟醫院大廳表演「水月」及「花語」舞作,以舞蹈藝術膚慰病苦心靈,吸引許多病患與家屬靜心觀賞。
其後林老師到精舍與上人一同觀覽舞作影片。上人提到今年慈濟四十五周年,將推出「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演繹的經典是《水懺》,以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呈現人心欲念深重、衍生種種無明煩惱。
「人的心念本來單純,只因接觸外境而起心動念,欲望變得愈來愈大,以致身心皆亂,如同被羅網網住一般;必須下決心掙脫。」上人表示,欲念之網會纏住人人本具的佛心與智慧;雖然修習佛法後,知道必須掙脫羅網,但要真正放下卻不簡單。
上人分享在歲末祝福典禮中,看到花蓮慈院神經外科陳新源醫師表演掙脫羅網一幕,其肢體力道將羅網的沈重難脫表達得非常震撼人心,後來才知道他也練過舞。上人請林老師指導慈濟人舞蹈基礎,將經典精神傳達得更生動、更深刻。
虔誠布施,不求名望
「人心被無明煩惱腐化,產生深重的我執與習氣。故四十多年來,我用心將佛陀的教育深植人心,啟發人人的無私大愛,力行慈、悲、喜、捨。」
與志工談話,上人表示,日本強震海嘯後,即不斷呼籲「一人一佛心,人人共佛心」,盼人人回歸清淨本性,提起與佛同等的慈悲與智慧。「人人皆有慈悲愛心,只是習氣各不相同。要運用方法引導人人去除習氣,對治貪、瞋、癡等煩惱,超脫計較、爭鬥的凡夫心。」
「富貴學道難」,在享受中很難知道人間疾苦;即使願意捐款,卻常希望受褒揚。上人強調,布施最重要的是那分虔誠心念,切莫有所求;貧苦人盡己所能布施,這分發心與捐出大筆款項的富有者一樣寶貴。
「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皆須身體力行,且達到『無我相』——不存『我是布施者』的心念;付出無所求,就不會自我膨脹。」
許多富貴人從「榮董」進入慈濟門,更參與培訓成為慈誠、委員,放下身段跟著組隊做事。上人說,能融入團隊與眾「合和互協」,是學習「慈悲等觀」的修行基礎。「人生苦難偏多,即使汲汲營營於事業、富有資產,生命最後一刻能帶走什麼?要善用有形的資產,為人間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