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6期
2011-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日本
  蔬國人物誌
  上布施
  醫療環保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6期
  二十七日 莫使心地起狂風

 

◆6‧27《農五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以慈悲智慧建設心靈,不使無明狂風大作。

心自在,莫自障

「人心本具光明智慧,卻因自起無明而障礙光芒,使心地陷入長夜沙漠,茫然不知方向;學佛即是要打破愚癡黑暗,顯耀心靈曙光。」

早會時上人開示,推動「大懺悔」是期待人人心入法,將覆蓋己心的貪、瞋、癡、慢、疑等煩惱無明一一去除,時時自我警惕不存惡念。

除了要去除貪、瞋、癡三毒,上人叮嚀,在人群中若存驕慢之心,實難與人相處,無法廣結善緣;另外,俗云「疑心生暗鬼」,心起懷疑則生活無法自在,偏向迷信——不信自己而妄託鬼神。

「要破除愚癡,就要信受奉行正法。學佛,就要學習佛陀寬闊的智慧,讓心自在,莫自我障礙;學習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懺悔』——面臨苦果、苦報,應知皆是自作自受,『解鈴還需繫鈴人』,要戒慎虔誠而不迷惑。」

搭拱橋,鋪心路

上人教眾,學佛要具有大慈悲、大智慧。「『用大慈心鋪平坦路』——用愛把菩提大道鋪得平坦,讓人平安走過;且要『用大悲心搭拱橋』——引導富者濟助貧困、貧者開啟愛心,在人與人之間搭起拱橋,使人心和合。」

欲使家庭和睦,也要用悲心為親子的心路搭起拱橋;欲使社會祥和,則要在人心的鴻溝上搭起拱橋。「拱橋負載沈重,必須辛苦用力撐持,但為了拔除人間苦,要以大悲心撐起重任。」

此外,上人續言,菩薩還要「用大智心搭安穩居」,讓無家可歸的人安身立命;並且「用大慧心安樂生活」——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雖然不斷付出,卻心寬念純,不計較自己付出了多少,只感受到助人的快樂與法喜,付出的同時也在鋪自己的心路、為自己的心搭拱橋,讓己心安穩、快樂。」

上人深切教勉,大慈、大悲、大智、大慧,是為自心鋪路、造橋、建屋的必要條件;能以慈悲智慧建設心靈,就不會稍遇境界即隨之起伏,使心地無明狂風大作。

做良師,救慧命

家住彰化的林慶然,曾經被朋友倒會,負債沈重,靠送報、務農維持生活。每天清晨四點到八點必須騎機車送完超過三百戶報紙,忍受風吹、日曬、雨淋,還要跟時間賽跑,遂養成吃檳榔提神的習慣;而且脾氣火爆,遇有不順遂即翻桌椅、砸東西、口出惡言,讓太太很苦惱。

有一回送報紙時,巧遇讀國中時的老師陳國卿,陳老師好不容易認出這位滿腮鬍子的學生,送《靜思語》給他,如慈父般殷殷引導他;師母黃雀師姊則邀約參加慈濟活動。林慶然仔細閱讀《靜思語》,看到「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算是好人」,如當頭棒喝,決心改變,積極投入環保志工,收斂起暴躁脾氣,與家人的關係日漸改善。

與三百多位退休老師溫馨座談,上人以陳老師引導林師兄改變習氣、回歸正向之事,期勉老師們「一日為師,終身為師」,永遠守持「師道」本分,引導人人增長慧命。

「即使已從學校教職退休,對社會仍然有責任;職場退休,更能全心投入『志場』。醫師是搶救生命的貴人,老師是搶救慧命的貴人,『良師之道』是慧命教育,終此一生都要奉行。」

上人勉老師們深自反思,在過去的教職生涯中,是否盡責把每一個孩子教好?若覺有所缺憾,現在就要把握機會彌補、改善。

「要當社會的良師,除了用大慈心鋪平坦路、用大悲心搭起大拱橋,還要用大智慧蓋安穩居——從自我心宅開始用心建設。」上人強調,不只為天下受災受苦、無家可歸者建蓋安居之處,更重要的是以智慧為自我建設安穩的心宅。

「每天都很歡喜、自在地生活,就是大智慧者。每天所做,不愧對社會也不愧對人生,就能心安;不只是不愧對,還能多付出,如此生命就能活得有價值。」上人強調「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有福有慧是最安樂的生活;請大家共同為天下人付出智慧與愛,做天下人生命的貴人。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