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6期
2011-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日本
  蔬國人物誌
  上布施
  醫療環保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6期
  十四至十五日 「聖化」而不「神化」

 

◆6‧14~15《農五月‧十三至十四》

【靜思小語】合於現實的佛法最實用,活生生的人間菩薩最靈驗。

「歡喜」所以「甘願」

菲律賓慈濟人醫會六月三日至四日,在距離馬尼拉四十分鐘航程的亞眉省淡描戈(Tabaco)國立中學舉行第一百四十三次大型義診,這是慈濟於二○○八年援建的校舍,並借用當地希軋紀念醫院(Ziga Memorial Hospital)進行外科手術;兩天總計嘉惠三千三百零二名病患。

淡描戈當地出動兩百多位志工,全力配合來自馬尼拉、三寶顏與宿霧的人醫會成員;堅強的醫療陣容包括柯賢智醫師率領的外科團隊、眼科權威史美勝醫師,加上三寶顏因戰亂而有專門安裝義肢的醫療人員,結合各自專長、共同付出。

與新加坡慈濟人談話,上人稱讚有十六年歷史的菲律賓人醫會,義診能夠辦得如此成功,是因為具足慈濟精神與人文,所以人人付出得很歡喜,再辛苦也甘願、再遠的地方也願意去義診。

「要帶動人,就要帶予精神、啟發愛心,還要培養慈濟人文。有了慈濟人文,即使是名醫、權威,也能放下身段,挽起袖子和大家一起整理、布置場地。人人同心、同志願,你了解我、我了解你,自然能夠合心協力,付出得很有心得、很有價值感。」

上人指出,在慈濟不分階級、不分社會地位,人人守好自己的崗位,都是覺有情的菩薩。「慈濟人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以戒為制度,故能自我規範;以愛為管理,故彼此之間能『感恩、尊重、愛』。這就是慈濟的人文。」

「說法」而非「戲言」

歌仔戲劇坊團長許亞芬女士、劇作家林顯源先生等人十五日來訪,與上人座談。上人表示,稱呼參與經藏演繹的專業演藝人員為「演繹菩薩」,乃期待眾人的心真正入「法」,進而用肢體、身段詮釋經文,讓社會大眾明白內涵。「演繹者心能入法,即能藉由每一個舉手投足與表情,向聆賞者『說法』。」

上人強調,引導人以虔誠恭敬心觀看經藏演繹而「聞法」,進一步引法入心而自我改變,才是經藏演繹的目標。「若演技精湛而心未入法,觀眾雖然當下會感動,但落幕後很快就會忘記,或將劇情與劇中的對話視為『戲言』,而無法自省。」

佛法是入世而能切合現實生活的,用戲劇詮釋佛法,上人認為必不能脫離現實人間。「我講述經典時,注重的是其中要傳達的精神理念,希望讓佛法不偏離生活——合於現實生活的佛法最實用,活生生的人間菩薩最靈驗。飛天遁地、不合邏輯的敘述,容易引人入迷而難以自拔。」

大地眾生皆有與佛同等、能夠通徹一切的潛能,只是凡夫的清淨覺性受層層無明遮蓋而無法顯現。上人指出,佛陀是突破、解脫了一切遮蓋心性的無明,所以對宇宙萬理瞭若指掌;但跟你我一樣都是人,並非無所不能,故尊崇佛陀,要顯其聖,而非神化。


「讀經」而非「看戲」

以歌仔戲形式展演佛典故事,上人希望編劇能更合乎邏輯、更貼近現實生活。「要以貼近真實且有價值的經典故事編寫劇本,讓觀眾從中『讀經』,而不只是看一齣戲劇。」

上人舉述,佛典中描述的地獄、餓鬼道景象,在人間即可得見,若能以真實的人間事相詮釋「六道」,最為震撼人心;反之,只是述說遙遠的境界或看不到的景象,會讓人心起疑惑而無法攝受。

「編寫劇本要讓觀眾接觸到真實的佛法,認知佛法並非迷信,雖然入世卻脫俗——具有出世精神。」上人勉勵編劇林先生,莫為迎合觀眾而有得失心,「只要以單純的心思索——編寫出來的劇本是否具有教育性?能否洗滌人心?有教育性、能洗滌人心的法,就是真佛法。」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