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手縣大船渡市‧宮城縣南三陸町】善意和風 輕撫心房
◎撰文‧高芳英 攝影‧林炎煌
災難發生那天好冷,
冷得受不了,
連飯糰都硬掉了;
不安的心,
真的無法原諒
那曾經賴以維生的大海。
彷彿從臺灣送來善意的風,
藍衣志工微笑奉上一杯茶,
好像開始有了希望。
這筆見舞金,
想用來買一條棉被、一張暖桌,
冬天的時候朋友來訪,
有個暖和的地方坐。
東北日出照著海洋,
安撫了怒吼的波浪;
終於,
我們能再次
平靜地欣賞這美景了……
繭單典雅的小圓桌,一杯熱茶、一塊臺灣甜點鳳梨酥,這裏是見舞金發放現場的關懷區,是慈濟志工陪伴受災鄉親傾訴內心故事的最佳場所。
金野芙美子替小憩的民眾端來了茶水,她並不是來自東京或者臺灣的慈濟志工,而是昨天領取見舞金的一分子。「原本今天約了要去看新房子,但覺得來做志工比較重要;而且明天你們就離開大船渡了,不知何時才能再相遇,要把握機會。」
金野芙美子從中國大陸天津遠嫁日本已近六年,先生的疼愛,讓她熬過天氣的嚴寒、語言的障礙;但海嘯打亂幸福的家庭生活,「心愛的狗狗、剛買的新車和兩間房子都被沖走,人生從頭來過,煩惱憂愁湧上心頭。因為語言不通,我的恐懼找不到可訴說的對象……」慈濟人的笑臉、熟悉的語言,讓她感動得淚流不止。
「海嘯來時我開車回家,但沿路被海浪追著跑,差一點就來不及逃到住家後方的山丘上。」如今,每天從組合屋去上班途中,金野芙美子都會經過成為廢墟的舊屋,心情上依舊難以面對。
抵達舊屋前約五百公尺的路上,左邊的中學校園堆滿廢棄物,前面的小河原本清澈漂亮,如今河床成了報廢汽車的墳場。「我從小在海邊長大,很喜歡海;可是海嘯過後,我再也不喜歡海了。」金野芙美子說,強震後大船渡沿岸地層嚴重下陷,不可能原地重建,將另覓他處安身。
當她得知見舞金是全球慈濟志工募來的愛心捐款,有滿滿的祝福,深受感動的她翌日前來關懷區當志工,「希望將自己經歷過的苦與鄉親互動,讓同樣遭遇的人能破涕為笑。」
百餘日首筆現金補助
東日本大震災慈濟賑災團,六月到七月底先後三梯次在釜石市、陸前高田市、大槌町、山田町及氣仙沼市等地完成「住宅被害見舞金」發放工作。八月二十七日到二十九日,第四梯次繼續在岩手縣的大船渡市、宮城縣的南三陸町發放,致贈六千四百五十六戶;計畫於十一月底前將沿海受災區域約十七萬戶發放完成。
慈濟志工三月下旬首次進入東北災區,首站即抵達岩手縣大船渡市,致贈避難所居民香積飯、毛毯、披肩、衛生衣和堅果仁。當時,市役所基於救災事務繁忙,婉謝慈濟進一步關懷;日前主動提出申請,並提供詳實完整的災戶名冊讓慈濟發放。
清晨,志工抵達大船渡市民文化會館發放定點時,已有三十多位鄉親倚著牆席地而坐等候著;有人因早起而閉目養神,幾位久別重逢的鄰居友人互訴災後離散的思念,為無法逃過劫難的人感到不捨而頻頻拭淚。為了不讓鄉親久候,志工不敢停歇,快速準備,提早半個多小時開始發放。
八十三歲的志田キヨ一早先到祖先的墓地,跟往生的先生及家人報告要來領慈濟發配的見舞金;這輩子遭遇過三次海嘯,她說三一一大震災是最嚴重的一次。
務農的她,失去了房子和農作,留下空蕩蕩的大片土地;擔任公職的兒子建議她將土地提供給政府興建組合屋。一臉慈祥的志田キヨ奶奶,不忍許多鄉親無家可歸,立即同意兒子的提議。志工讚歎她以智慧成就了不起的事情。
七十八歲的田中仁子奶奶與田中純平爺爺,房子全毀,被安頓在新山神社,由於位於高處,老人家進出不便,又轉往文化會館圖書館,直到七月中旬抽到組合屋才搬過去。
田中奶奶說:「臺灣送來的這筆見舞金,是災難後領到的第一筆現金,讓我打從心底深深感動,會好好運用這筆錢支付生活費與醫藥費。」
逃難時,老夫婦僅帶出心愛的眼鏡盒和身上的那套衣服;水退了後,奶奶回到原居住地找到復健鐵衣,否則就無法正常走路了。
得知他們的生活狀況,志工安排車輛陪伴返回組合屋。奶奶將領得的鳳梨酥虔誠供佛,禮拜兩家族的祖先,再小心翼翼從抽屜拿出報導慈濟發放訊息的報紙,告訴志工:「你們的恩情我不會忘記,將保存這份報紙作為紀念。」
盡全力活下去
領取見舞金的鄉親排成長龍,隊伍繞了好幾圈,直到文化中心外的停車場前。
七十三歲、皮膚白皙的葛西美惠子,以頭巾稍稍遮去豔陽照射下的熱度;除了失去房子,姊姊和女兒的公公、往日婦女會好友二十一人都在海嘯中罹難,心苦難以言喻。
「這是人生的課題,我不想聽到很苦的話語,我喜歡聽光明面的話,所以很感恩你們很有禮貌、說的都是好話。很感恩慈濟的見舞金,讓我更明瞭要手牽手走過困難與傷痛,相信大家都能超越困境。」
理容院負責人金野智多子,將用見舞金重整被沖毀的店面;她在祈願卡寫著:「謝謝你們,從台灣送來善意的風。」
當志工帶動日文版「愛和關懷」的歌聲在場內迴盪,瘦高的佐佐木千枝子淚水已不停在眼眶打轉……
「海嘯來得很快,一會兒海水就淹到我的脖子,心想這次必死無疑,兩手緊抓著牆邊的固定物,腦中一片空白,只想盡全力活下去;從下午兩點四十分撐到天黑,不曉得經過多久,直到水退。」八十歲高齡的她,驚恐談著逃生的情景。
「災後很不願向人提起這些傷心回憶,但見到你們從這麼遠的地方來幫助我們,親切的笑容讓我重新有了生活目標。這是我從海嘯以來講最多話的一天。」千枝子將近半年來所受的委屈傾洩而出,志工緊握她的手、拍拍她的肩;她也笑了,替千里而來的志工加油。
獨居的千枝子很感恩能夠存活下來,但房子被沖得僅剩外殼,正在煩惱是該重新整修或在外租屋,她說:「慈濟發的見舞金對我而言真是及時雨。」陪著她的慈濟志工岩本惠子說:「一分真心、一分感動,原來我們帶給受災鄉親的不只是物資的援助,更有著心靈的依歸。」
美容院作愛心轉運站
半年來,超過一千一百萬人次自衛隊和警員前往東北災區救援,來自各地的義工團體更難以計數。
六十歲的美髮師田中和子,雖然失去了美容工作室,但對於全家能平安滿懷感恩;看著如此多的國際志工湧入災區幫忙,她決定努力站起來,重新裝修美髮店開業。
田中和子說,環境迫使她必須來領這筆見舞金,暫解家中的困難:「慈濟來發放見舞金,大家都很感恩、很感動;感動正是動力來源,希望能用往後的生命做有意義的事情。」
感動不如馬上行動,志工張慈慷建議她以美容院為據點,散播大愛種子;她寶貝般緊抱著兩大疊日文版慈濟簡介及祈願卡,邀志工一起回到她的美容院。
她指著牆上的標示:「海嘯就是淹到這裏,許多國際志工幫我清理房子、彩繪牆面,有太陽和大船渡市的市花茶花,代表光明和希望。現在美容院的生意雖然不好,但相信只要努力會慢慢好起來。」
田中和子的兒子是消防員,四個女兒都是美容師,她希望女兒們在各自的店面同步推動大愛精神;走訪女兒的美容院後,她們都欣然接受母親的邀約。
回程中巧遇女兒的親家山口勳才子,得知慈濟竹筒歲月的故事後,立刻跑回屋內拿出小老虎撲滿捐出。她對志工說:「世界上有很多需要幫忙的人,我有存撲滿的習慣;現在聽到跟我們不相關的人都來幫忙,所以我想把這些錢捐出來。」
和子也引志工來到大船渡市中心被夷為平地的火車站。附近毀損的建築物正等待拆除,地層下陷了約八十公分,每月漲潮時海水會淹到這裏,似乎已無法重建……
災區百廢待舉,許多居民處於失業狀態,還在努力站起;但人們受助之餘,卻決定將愛再分享出去,就像田中和子的美容院,如今成為災區的「愛心轉運站」。
●
一百位志工每日分成兩組發放,抵達定點後迅速整隊,注意行儀,讓鄉親安心;從鄉親身邊經過,他們會禮貌地問候;引導、核章、關懷各定點的志工,清楚確認物資與工作內容,全體站著迎接鄉親進入、問候後才坐下開始作業;給付組的志工以站姿恭敬鞠躬……如此講究,期待讓鄉親感受尊重與關懷。
幾天來,志工聽到鄉親們親人離散、家產流失的際遇,都感到很不捨。臺北慈濟志工許麗薰感同身受,「小學二年級媽媽往生後,我和姊姊麗香孤單無助,生活真的很苦,甚至可說是夢靨一場。看到受災鄉親的處境,猶如我過去的生活寫照。」
三一一大震災後,許麗薰很擔憂身為日本分會副執行長的姊姊許麗香,但知道她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一定忙於救災,不敢致電增添她的困擾。
但是當福島核電事故愈發嚴重時,眼看許多國家都在撤僑,她更加擔心姊姊的安全,再也忍不住拿起電話請求:「姊姊回臺灣吧!要不然讓孩子回來我這裏。」許麗香婉拒了妹妹的好意,孩子也說要跟父母在一起而作罷。
能踏上日本付出,許麗薰以同理心去膚慰,體會失去親人的傷痛是多麼的痛。「雖然語言不通,但相信誠懇的微笑、真誠的鞠躬、親切的握手,那一刻彼此的心是相契的;看到有人流淚,就輕輕走過去牽她的手,肩膀讓她靠一下。」
志工以和煦的笑容與鄉親互動,用肢體語言給予心靈受創的人勇氣;如此傳遞的力量無形但堅強,正如一位鄉親所感受到的:「只要有愛,世界就會很美。」
【東日本大震災‧慈濟慰問金發放縣市】
‧自6月9日到9月12日,共發放39899戶住宅被害見舞金
‧居住在福島核電廠方圓三十公里內的居民,因核電廠輻射外洩危機,政府命令遷移至其他縣市避難。慈濟針對暫居在山梨縣笛吹市,栃木縣佐野市、館林市,群馬縣桐生市、足利市、太田市、みどり市、伊勢崎市等福島居民提供見舞金
‧核發標準為「全壞」、「大規模半壞」、「半壞」及家戶人口數,由政府提供災戶名冊,災戶憑政府核發的罹災證明書領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