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 不疑
◆8‧19《農七月‧二十》
【靜思小語】用開闊、單純的心聽人說話,莫因多疑而自我傷害。
真心話,柔軟語
「雖說『直心是道場』,但有話直說,缺少一分柔和,就容易傷人。與人溝通時,語調、態度溫柔,就有讓人平心靜氣接受的『軟實力』。另一方面,聽人說話亦需有開闊、單純的心,莫因多疑而自我傷害。」
於關渡志業園區與美國、菲律賓慈濟人座談,上人教導心直口快者,要多一點柔軟與圓融;經常覺得被傷害的人,則要去除「疑」心,才能不受他人無心的言語所傷。
「直心說坦白話,多下一分柔軟的功夫,則每一句話都是真心好話,使人容易接受。聽話時則要用誠心及時反省,有錯即改,無錯則更加精進。」
上人提醒大家「聲色柔和」,人人注意自己的聲色,就能使團體和氣,共同一心在人間弘揚佛法,而使四大調和,家家和樂美滿。
菲律賓慈濟人此次返臺觀摩經藏演繹,發願要讓法船航向菲律賓,帶動當地居民「入經藏」,得到法髓滋潤,洗滌內心煩惱。
七月初菲律賓的大米發放,當地政府官員、宗教界人士以及本土志工,將近兩萬人全程參與近四小時的祈福大會與發放典禮,全場虔誠莊嚴;上人表示非常感動,故對當地慈濟人帶動民眾「入經藏」之事深具信心。
「這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莊嚴法會,一定要讓人『見聞得受持』,引法水滌心垢,將自身的煩惱、人與人之間的心結,一一清除與開解。」
上人強調,參與經藏演繹沒有條件,唯有茹素齋戒,虔誠懺悔。「這不是為宗教而齋戒,是為天地而齋戒;也不僅是為大乾坤而齋戒,更是為自己的身體小乾坤而齋戒。無論在哪一個國家舉辦經藏演繹,茹素齋戒,都是唯一條件。」
解心結,伏習氣
臺灣慈濟人以半年時間深入社區,帶動人與人之間心合、人和、互愛而協力,才能在經藏演繹時有如此真善美的呈現。上人表示,人人都要調伏自己的習氣,才能以虔誠心入經藏。
「在此一大時代,天地告急、災難頻傳,有福能做救人的人,要把握因緣,將愛傳給苦難人。同時也要關懷身邊的法親,使其更加精進;多一人精進,世間就多一分善的力量。」
慈濟法船將在各國啟航,上人強調,無論大船、小船,人多、人少,最重要的是「精」——像臺灣一樣,參與者都要用心共修、齋戒懺悔,以至誠之心演繹經典、弘揚佛法。
「法譬如水」偈句:「人生恰似一場戲,戲的劇碼叫貪欲。」上人引以開示:「人生於世,若非貪財就是貪權、貪名,或是貪口欲。欲念深如大海、浪高千尺,希望大家從經藏演繹中有所警悟,莫再為了拓展事業而忙忙碌碌、汲汲營營;要把握有限的生命時間增長慧命。」
去雜質,鑽石現
臺北小巨蛋三天八場經藏演繹已落幕,近十萬人與會,同沐法水。北區入經藏菩薩齊聚關渡志業園區,上人感恩大家「克服萬難,使命必達」。
「四十五年來,慈濟人一路跟隨師父開展志業,用心用愛將菩薩道鋪向全球;讓大家有機會深入經藏,懺除煩惱、增長智慧,是師父的責任,也是我唯一能回報大家的。若弟子沒有引法入心,隨著煩惱無明起起落落、浮浮沈沈,師父會很不捨。即使一時發心、熱忱投入,稍遇挫折即退轉,如同搭上法船即將靠岸,卻只是一個小小的波浪就又退回原點,真的很可惜!」
普天下人口愈多、煩惱愈重,所造作的惡業力愈大;然而能接觸佛法、理解佛法,且能踏上覺悟大道者少之又少。上人慨嘆真是「來不及」!「修學佛法而有體會,要知一說一——體悟到一分,就趕快和他人分享;心靈得到一分法喜,就廣為呼籲,喚醒人人埋藏於心的自性三寶。」
慈濟人秉持佛心師志,從「點」到「線」而到「面」,將慈濟的志業、精神鋪向全球。上人表示,對大家的感恩無以言報,為了讓大家心起警惕、不忽視因緣果報,決心「下猛藥」,帶動大家進入懺悔法門,法入心而「心中有佛、行中有法」。
「好不容易走上學佛修行的正道,要常保警覺,莫因煩惱無明而行路偏差,被波浪推回茫茫大海中,墮落三惡道。」
「法譬如水」經藏演繹是劃時代的歷史大事,上人讚歎半年中這麼多人經過讀書會共修,了解經文意義,法入心、持齋戒、大懺悔。「內心的煩惱無明,經由反省、懺悔,一層層剝除。如同磨鑽石礦般磨去雜質,展露鑽石晶瑩剔透的光芒。」
經過這一場大懺悔的法會洗滌無明,許多人發露懺悔,煩惱雜質已磨除,晶瑩剔透的圓明本性已展露;上人但盼大家持續齋戒,潔淨身心、防非止惡,不再深陷利欲誘惑而犯錯,入法精進,生生世世都在這條菩薩道上修行、度眾生。
做中學,學中覺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中,佛陀告菩薩眾:「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
上人解說,「阿僧祇劫」是無量無數、無法計數的長久時間;佛陀「為度眾生,無有休息」,無量劫來不斷地來回六道。經典記述佛陀以其大願力,在六道中「數數示生」、「數數示滅」,也曾生於畜生、地獄、餓鬼等三惡道,廣度有緣。
「佛陀為引導眾生覺悟、入法,而來回人間度眾生。讓『未種善根者,令種善根』,人人都能種下善根,才有得度的因緣;『已種善根者,令能成熟』,已有善根而漸有體悟,要加以培養,使之更加成熟。」
上人舉例,慈濟人在社區中廣招人間菩薩,用心陪伴,使之更深入了解慈濟,在付出中得到滿心歡喜、道心穩固,才算成熟;種子成熟,即能從一而生無量。「如《地藏經》所言,『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相互傳承,環環相扣。」
眾生本具圓明自性,只是佛陀維持清明本性不受污染,恆住覺悟境界;凡夫心遭外境誘引而生重重無明、煩惱不斷,圓明自性已掩沒。
上人感嘆:「多年前慈濟援助衣索匹亞,我看到志工攝回的影像,大為驚駭——當地人缺糧亦缺水,趴在泥水塘飲用渾濁的水,旁邊還有動物便溺。那一段時間,晚上就寢之前我都會想,不知明天一早張開眼睛,是否就生在衣索匹亞那樣的國度?這是我的真心話。假如定力不足、念頭一失,恐怕就萬劫難復。」
大家共修入經藏,上人期許要更了解慈濟精神。「除了維持『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精神,也要恆持『誠正信實』,如此就不會起心動念而造業。心境永遠寧靜、開闊,即『靜思法脈勤行道』;而『慈濟宗門人間路』,要走入人群濟度眾生,招募人間菩薩。」
上人強調,慈濟宗門重在「藉事練心」。「世間就是我們的道場,要在人事之中修心、修行,回歸『一性圓明自然』。慈航已經啟動,每一艘『慈航』上都有無數菩薩,要不斷伸出雙手救拔浮沈苦海的蒼生。」
佛陀智慧廣大,佛法真理微妙,學之不盡。上人與眾共勉,虔誠的心不要散失,尊敬佛法的心也不要鬆懈,把握有限人生,於做中學、學中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