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8期
2011-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天涯共此情‧北朝鮮
  【九二一大地震十二周年】
  【特別報導‧東日本大震災半年記】
  一句話的力量
  法譬如水‧天天入經藏
  出版書訊‧《生命無價——慈濟醫院九個特殊醫療個案故事》
  慈青心語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8期
  四日 有愛,力無窮

 

◆8‧4《農七月‧初五》

【靜思小語】不怕貧窮力弱,只怕心靈受災難。

自愛愛人,人中貴人

索馬利亞天災人禍交迫,鄰國肯亞亦受乾旱影響而缺糧,在首都奈洛比,一群年輕人抱持人飢己飢之心,上街為索國難民籌募善款和物資。民眾受其愛心感召,送來衣物、水與糧食以及捐款;即使為數不多,堪謂雪中送炭,為索馬利亞難民帶來一線生機。

早會時間,上人以此新聞報導表示,人人都有愛心,都能發揮一分力量,粒米成籮、滴水成河,就能發揮善力。

「不怕貧窮力弱,只怕心靈受災難。天災、人禍都是人心所造,假如人與人之間無法打破種族、宗教等的分別、對立,就會起爭端。所以最重要的是時時照顧好心念。」

日本宮城縣東北方的牡鹿半島有個小漁村,居民多以養魚和採昆布維生,今年三一一大地震發生時,村中長老石森紀夫先生,帶領三十多位村民逃到山上的廢棄旅館,以有限的食物撐過一個多星期,直到自衛隊發現他們而獲救。

海嘯前,石森紀夫先生的生活富裕,如今萬貫家財僅剩逃難時所穿的那一套衣服;太太過去愛買寶石、項鍊,現在全都付諸流水。石森先生對記者說,以前對於人的評價,貧窮與富裕有很大的差別;大災難發生後,對於貧富者一視同仁。

「面對翻天覆地的大災難,人是否還有貧賤富貴的差別?石森先生災後的體會,讓他能夠樂觀知足,輕安度日。」上人引述此則新聞報導教眾,「天地告急,莫再沈迷」。

「看見人間苦難,要自我警惕修除貪欲,且啟發愛心。能夠心無貪念、潔身自愛又發揮愛心助人,就是『人中貴人』,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


明辨是非,見證記錄

與大愛臺同仁談話,上人重申大愛新聞要「報真導正」,讓每一則新聞都是經典。

「現今社會紛紛擾擾,積非成是;許多人無法明辨何為是、何為非。大愛新聞有責任釐清——要作是非分明的見證者與記錄者,『報真』的同時必須『導正』,將民眾錯誤的觀念導向正確;並為當代真、善、美的人、事、物作見證。」

大愛臺以「清流」為定位,上人叮囑,團隊合和互協最重要,人與人合,才能呈現人文。「人文與文化不同。『文化』是趕潮流、地方性的習俗;『人文』是自古以來最貼近人性的善良道德。要以現代文明拓展善良人文,為隨波起效應的社會中,注入一股穩定的力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