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3期
2009-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 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3期
  十四日 善、惡,一念之間

 

◆7‧14《農閏五月‧二十二》

【靜思小語】一念惡,能瞬間毀滅人生;一念善,能跨空間救身救心。

用愛點亮生命希望

印度中北部正經歷近年來最嚴重乾旱,民生供水斷續,媒體報導民眾為搶水爆發衝突,造成三人死亡。早會時上人感嘆缺水地區民眾為了搶水而送命,勉眾「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五穀雜糧從地而生,若水大不調,影響農糧生產,可能發生糧荒。」佛陀預言在末法濁世,將有饑饉、瘟疫、刀兵之災;如今全球災害頻仍,學者且估計到二○五○年,將有四十億人缺水;上人籲眾戒慎虔誠,珍惜大地資源。

「地球資源有限,只要人人節省一點點,就可以讓更多人同享,彼此平安度日。人類應敬天、愛惜大地物命;且相互關懷、付出,共聚福緣。」

天地氣候不調,已經威脅生存;再加上人心不調、相互殘害,人間即為煉獄。上人談及越南慈善個案「潘溪」的故事。

十八歲的潘溪是柬埔寨人,因家貧一邊打工一邊讀書;今年四月不明原因遭人潑硫酸,全身百分之六十五嚴重灼傷,眼睛也因此失明。當地醫院設備不足,轉送金邊醫院,院方表示治癒無望,家屬只好帶他回家。

鄰居「幸運先生」自小和潘溪一起長大,視他如弟,在潘溪遭難後就放下工作,為其募醫藥費;之後親送潘溪到越南胡志明市「大水鑊醫院」治療。無奈募來的錢很快用完了,正一籌莫展之際,幸運先生嫁到台灣的外甥女,代潘溪向慈濟花蓮本會求助。

越南慈濟人於是探視潘溪,補助醫療費用外,天天到院關懷;鼓勵潘溪振作、珍惜生命。「醫師治療潘溪身體上的傷口,慈濟人則療治其心靈,用心膚慰陪伴,引導他面對現實,慢慢將心門打開。」

上人表示,越南慈濟人計畫在潘溪治療告一段落後,安排他住進胡志明市一處安養機構,除了方便回診,同時也讓他學習未來謀生技能。

「人與人之間不調和,因怨、恨傷害他人,導致年輕的大好人生黯淡無光;幸有人間菩薩以愛重燃光明。為救潘溪,其柬埔寨的親友、鄉人以愛捐助,尚有台灣、越南慈濟人關懷、濟助,愛心人跨越三個國度。反觀印度,民眾為了生活用水大打出手,一時間即喪失三條寶貴的性命。人心的善惡矛盾,令人嗟嘆……」

上人感嘆人心善與惡,僅在一念之間。「若要求得風調雨順、祥和平安,人人必定要有戒慎之心——守規則、奉齋戒,敬天愛地,共聚福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