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4期
2009-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4期
  二十七日 慚愧、感恩、愛

 

◆8‧27《農七月‧初八》

【靜思小語】以慚楔腄B感恩心、愛心,預約人間美善淨土。

合眾力,齊造福

上午在關渡志業園區與來訪的經濟部次長黃重球談話,上人表示,針對居住在山上土石流危險地區的居民,慈濟計畫以新工法、新建材打造永久家園;只要政府和居民取得遷村共識,就能立即著手興建。

原住民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也有不同的派別。上人表示,慈濟慈善援助一向尊重當地文化、信仰,重建家園會依各個部落、族群的信仰,規畫各別教堂;也可依其紡織藝術、雕刻等手工藝規畫展示區或商店。

建設永久家園的費用,自然比搭設暫時組合屋高出釵h,然上人此一決定是以長遠觀:「山上居民遷於地質穩定地區,不必逢雨就擔心土石流;也不必在兩、三年後因組合屋到期,再次擔憂搬遷問題。如此才能真正安心、安身、安生。」

紅十字會會長陳長文與理事歐晉德,就受災民眾安身事宜先後來拜會上人。上人表示,大家目標一致,都是為受災鄉親安定身心。「彼此共同為善,於重建事務上以尊重為前提,平心合作、和氣互愛,就能協力達成目標。」

上人重申,不只是各團體互愛,還要將這分愛推及受災鄉親;也希望部落與部落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不同的宗教之間,都能和平共處。

信己無私,信人有愛

一九七三年十月娜拉颱風外圍環流,在花蓮玉里、台東大武等地區造成嚴重災害,釵h民眾流離失所。當年有一千多戶、八千多人受災,慈濟針對其中經濟特別困難者,濟助六百七十一戶、三千多人。

上人回憶當時:「依家庭貧困狀況補助,最多五千元;男女老幼都獲贈禦寒衣物,棉被也是全新的。慈濟在台東有釵h長期照顧戶,就是在娜拉風災後列入的。」

當時慈濟才成立第七年,會員數只有四千多人,委員人數更少,只有二十多位。人力、物力極度缺乏,為了勘災,上人還病倒在台東。在義診所開賑災會時,擔任記錄、任職合作金庫的江木火經理,聽到上人要大規模救濟受災民眾,就說:「師父的願力像地藏菩薩一樣,但是我們怎麼有能力做?錢在哪裏?」

「我一向自不量力,認為該做的事就要把握時間趕緊做;只要自問發心無私,我相信人人都有愛,匯聚人人愛心就能成就。一路行來確實很辛苦,但也都在『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的信念下做到了。」面對此次災後重建的種種考驗,上人勉慈濟人為了救助苦難,無論如何艱鉅都要以信心、毅力、勇氣前行。

早期慈濟人熱心勸募會員,真正募到他們的心,所以釵h會員進一步成為委員,就是現在慈濟世界的中生代。上人勉眾:「此一『募心』精神要再傳承、莫鬆懈,讓菩提種子從一而生無量;廣招大眾深植福田,常轉諸善法輪。」

上人表示,在慈濟菩薩道上,「所謂『資深』,即是入法深——一門深入法髓,且能不斷傳承。」

山養息,人安居

大愛氣象主播彭啟明博士來見上人,表示莫拉克颱風降雨量及特性,遠超過氣象人員經驗法則;台中以南至屏東降雨量超過當年「八七水災」,淹水面積超過美國卡崔娜颶風;山區土石坍方範圍遠超過九二一。

「九二一大地震是內傷,莫拉克是外傷。」彭博士表示,現有土石流警戒兩百五十至六百公釐雨量,可能下修至一百至三百公釐;而山區災後調查及預警機制將重新建立,至少要花一年時間,這期間對災害預警將是艱困期。

與人文志業同仁座談時,上人再言對台灣山林脆弱的憂心;提及五十年前見聞八七水災之殘破景象,留下「人生無常、國土危脆」的印象,也是促使日後出家的因素之一。

「台灣山林早已遍體鱗傷,這次風災眼睜睜看到山『垮』,表示大地之母已經疲憊不堪了!人力微小,但日常點滴累積的業力卻很強;唯有以善來扭轉。」

一位慈誠師兄住家淹水,大門無法關上,他白天與慈濟人一同救災,晚上回家護衛家人安全;一位師姊在災後返回被土石沖入的家園,搶救出勸募本,仔細清理……

上人感恩慈濟人掏心肝、盡心力地為受災民眾付出;除心疼志工受災外,亦欣慰大家道心堅定,引法入心、用於人群。

「山不平安,地就不平安;山有災,地就有難。」災難總會過去,為了受災民眾的中長期安居,上人勉眾心寬念純付出,目標是讓「山養息,人安居」。

上人期酗H文志業同仁報真導正、為人間留歷史的同時,更要啟發人人愛心,對這片土地多疼惜、多付出。「啟發人人的慚楔腄B感恩心與愛心,預約美善人間淨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