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3期
2011-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寰宇慈濟
  【特別報導‧慈濟45周年】
  人文新賞‧長情劇展
  【特別報導‧汶川地震三周年】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一年三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奧地利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3期
  二十四日 為自己消災

 

◆3‧24《農二月‧二十》

【靜思小語】及時反省、懺悔過錯、防止再犯,才能真正消災。

虔誠付出,縮小自己


「四、五十年來,我生命中充滿了許多人的愛,大家的心向同一個方向凝聚,這分付出無所求的無私大愛,非常深刻!」

與志業體同仁談話,上人說,慈濟人出於單純的心念無私付出,不會落入捐錢行善求功德名利的迷思,反而是付出愈多愈能縮小自己,默默地融入團體共事。「因為付出的心很單純,不會稍遇逆境就退轉,真誠的付出始終一貫;堪謂『覺有情』——具有覺悟的智慧。」

上人指出,覺有情的愛是很清淨的愛。「在慈濟團體中人人平等,不會計較自己付出很多,就要別人把自己捧得高高地,而是不斷縮小自己,縮小到能進入別人的眼睛而不刺眼,還能存在人人的心坎裏。」

付出多少,就希望被捧得多高,上人比喻就像到飯店用餐,付多少錢就吃多少飯菜、得到多少服務,銀貨兩訖,相互抵銷。「真正的功德是永恆的,不會彼此抵銷;付出得到的是救人的歡喜、看到別人解脫困難的法喜。」


發露懺悔,自度度人


「佛法是可以運用在生活的法。只是後人為了描述佛陀的精神境界,有時將佛法分析得過於虛無縹緲,使人覺得艱深、打不開迷思,甚至一味追求心外境界而走火入魔。」

與人文志業同仁談及《法譬如水》讀書會,上人指出,法必須讓人聽得懂,若只在名相上鑽研,難以真正入佛法。

有同仁在讀書會中分享,小時候家裏養了一頭羊,平日供應羊奶給家人,等到羊老了,再也擠不出奶,家人要將牠牽出欄外殺了,豈料這頭羊似有知覺,不肯走出去,還流淚嘶鳴……這一幕記憶深埋幾十年,近年來父親老病,做氣切手術插管,讓他回想到幾十年前羊兒臨死前的情景,深感痛悔。

「凡夫誰能無過、誰無罪愆?起同體大悲之心,同理動物被殺時的痛苦,自然湧起悲痛之感而能誠心懺悔過去的錯誤。」有些人認為自己沒做過錯事,不需要懺悔;然而上人提醒,只要靜心思考,就會懺悔過去種種無意間造成他人或其他生物身心痛苦的行為;在讀書會中聽到每一位勇於發露懺悔者的分享,都可以引以自惕。

「許多人以為誦懺能消災。其實,真正能消災的是及時反省、懺悔過錯、防止再犯。」上人提及早年有人見長輩久病痛苦,就說要為長輩拜懺,使之早消罪愆「快去」;遂直言這樣的心態是錯誤的。「後輩子孫應該盡孝心、順其自然。病床之前盡孝道,比特地到寺院誦經拜懺更重要。」


及時膚慰,救拔苦難


進入二○一一年才三個月,天下災難不斷,令人憂心;卻也看到各地慈濟人以無私大愛幫助苦難人的溫馨。

志策會中,上人表示:「心靈的苦難,需要及時膚慰——『膚慰』,是人與人之間彼此溫暖的接觸,而非站得遠遠地勸說;真誠溫暖的擁抱與膚慰,讓人心有依靠。」

一月巴西東南部發生嚴重山崩、土石流,兩個月來巴西慈濟人多次前往勘災並接洽賑災事宜;三月十九、二十日在「特勒索波里斯」舉辦大型發放和義診。一位阿嬤接受超音波檢查後,感動流淚說:臺灣醫師很有愛心!

「巴西義診獲肯定,是因為災區民眾感受到慈濟人真誠的愛與關懷,不只是身體上的傷痛得到醫治,心靈的傷痛也受到膚慰。」

天地聲聲告急,上人呼籲大眾,除了做好防災準備,也要提起警世覺悟——凝聚全人類的愛與善,對治天地大乾坤的疾病。


凝聚心力,用愛修補

經典記載「末法」時代,人不順天理,天亦不再依序運行,各種災難叢生,而至「壞劫」。「眾生共業,惡業不斷地累積,使法到了末端。唯有轉念、起大懺悔,才能用愛修補受傷的大地。」

上人說明,現世道德的喪敗、環境的崩毀,佛陀以其智慧早已預見。「世間毀壞起於人心缺愛,唯有匯集人人的虔誠善念、用愛與善膚慰,對治地球的『缺愛症』,才能緩和災難、阻止大地的崩壞。」

慈濟人經常對眾「發露懺悔」,坦述過去的迷茫人生,稱之為「漏氣求進步」;上人表示這就是「懺悔」,坦承自己的過錯,彼此鼓勵、打氣,使人與人之間趨向和諧,就是消業。

「唯有大懺悔能消業;起懺悔心,就要齋戒,尊重生命、戒慎虔誠。」上人指出,虔誠之心,要以大懺悔、茹素齋戒來表達。上人說:「懺悔消業障,如同找出隱藏在身體中的病灶,適時對症下藥,以免將來演變成嚴重的病況。反省到過去的錯誤,以虔誠之心當眾悔過,即使不能挽回已經造成的傷害,也能阻止事態繼續惡化。」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