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5期
2011-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發現歡喜
  蔬國人物誌
  聞思修‧馬來西亞
  淨土人間
  行入經藏
  草根菩提
  一句話的力量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五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馬來西亞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5期
  未來的事,苦惱的事

◎撰文‧李委煌  攝影‧蕭耀華

海嘯的陰影、現實的考驗、未知的未來,
創傷著災區居民;即使樂觀如她,還是苦惱了起來……


完成了岩手縣釜石市和陸前高田市的見舞金發放,慈濟賑災團持續與災區其他市府研商發放的可能性。岩手縣大槌町町內的臺灣籍女性水車福子,是日本媳婦,嫁來東北已經二十四年,很有緣地在慈濟志工兩度前來岩手勘災時都巧遇了她。

大槌町,是位於釜石市隔壁的沿海小鎮,車程二十分鐘左右,僅一萬四千多人口,幾乎全町受災。水車福子說,鄰人家的長輩全數罹難,只留下兩個女孩;社區裏目睹災變的孩童們,經常在惡夢中驚醒,畏懼離開父母身邊。

災難發生後,她的先生水車英和躲往公民會館,和居民們把報紙裹在身上保溫,最後甚至將館內窗簾扯下裁成一條條,圍上脖子取暖。而在安養院工作的水車福子,忙於照顧老人或協助疏散,臺灣家人與她失聯,以為她已罹難。

「我有個同事的父母、弟弟、弟媳被海浪捲走了,但她堅守崗位,那是她的職責啊。」水車福子說,大家壓抑著的情緒,表現在外是情感的淡薄;而天性樂觀的她,災後出現強烈的不安感,搭車也會暈車,還有頭疼、血壓高等,「現在看到海,我都感覺好怕。睡不好,也沒有食欲,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這在過去都是沒有的。」她必須仰賴藥物穩定情緒,也辭去了工作。

他們失去家園,輾轉寄宿仙台、秋田的親友家,有時也接受親友供應的零用錢和衣褲;目前投靠婆家,等著能入住組合屋。八十高齡的公婆務農,她也跟著做農事;對五十三歲的她來說,實在辛苦。

但最大的辛苦,還是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例如兩個女兒的大學學費與生活費,一年少不了日幣百餘萬元,「這對我言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苦惱。」

生活裏的每樣東西都要用現金來買,因此只要有機會領取物資,她就會趕緊去排隊;儘管暫住的空間只有八坪大,但她已打包了四十二個紙箱。「無論是一包糖、一包鹽,衣服、食品、碗、鍋子……我都用紙箱收起來,能塞就塞,都是為了以後啊。」

她看到新聞報導說,有位老人料理蘿蔔,連前面的頭切下後都不捨得丟掉,水煮後再切一切,存入冰箱。現在的他們,沒有奢侈的權利。

她回想,以前很浪費,什麼都要用好的,名牌包包、昂貴衣物……「現在什麼都沒有了,也不會再想念這些東西,畢竟,有了又能怎麼樣?」

她說,衣服穿個幾天不換無妨,但沒錢就無處可去,「現金是最重要的。」

避居在釜石市的大槌町居民,得知慈濟前來發放,也紛紛表達領取見舞金的期待;水車福子期盼慈濟人的膚慰,能給予力量安定身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