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至三十一日 甘願就不累

12.30~31 《農十一月‧二十至二十一》
【靜思小語】心累,身就累;心甘願,付出再多也歡喜。
甘願就不累
「凡夫做事,發心時歡喜投入,一旦覺得辛苦,就停滯腳步;心裏想著『累』,身體細胞就會跟著起效應,覺得疲累無力。」早會時間,上人指出,「累」是精神層面;「若是真精進,恆持發心立願,願意為天地人間付出,身體做得再勞累,心理也是甘願歡喜。」
在臺灣各地的慈濟環保站,有許多老人家天天做環保,從不喊累。上人肯定他們尊重自我生命,把握有限人生付出,也在付出中提升自我生命價值。
「年輕人要有明辨是非的智慧,莫為了享受而空白度日,既不知天下事,也無能為天下付出。」上人叮嚀座中慈青,既是有志一同投入菩薩團體,心胸要寬大,眼界要看遠,共同為天下人做天下事。
今年德國收容近一百萬位中東難民,鑑及許多難民是學齡兒童,德國教育當局增聘八千五百名教師,為難民兒童教授德文,也開始訓練敘利亞醫師,讓他們有合法執照能為自己的同胞治病。
看到這則新聞,上人提及,土耳其蘇丹加濟市政府也以寬宏的愛心收容敘利亞難民,且支持慈濟為難民孩童助學、為難民家庭發放。「心胸寬廣者能包容天下人,這就是人道精神的展現!」
「助人的善念不在於金額大小,家境富裕者願意捨,固然令人讚歎;貧苦人盡其所能付出,更是難能可貴。」上人談述,慈濟人過去年年到大陸舉行冬令發放,與許多長期照顧戶、關懷戶、助學家庭建立深厚情誼。近日福建廈門慈濟人舉行歲末祝福,許多受助家庭帶著長時間累積的竹筒撲滿「回娘家」,將點滴愛心匯入功德海。
「行善並不困難,關鍵在於助人的心念是否堅定;即使力量微弱,點滴累積也能成就功德。」上人肯定,每一分發自內心的真誠之愛,都是珍貴的助人力量。
用愛撥無明
「天天拜經,要將經文道理吸收入心,踏實行走;只要方向正確,縱使路途遙遠,終能到達目的地。」三十一日早會,上人表示,修行之路長遠,要把握正向,堅定心志,踏實前進。
「靈魂,在佛法稱為本性。眾生本具覺性,若能將這分本性保護得乾乾淨淨,就能如一面大鏡子,山來照山,河來照水,清楚映境。」
上人表示,煩惱雜念如心靈的感染源,一旦放任不斷滋長、造作業力,將會覆蓋清淨本性;如同人體受病菌感染,而致疾病叢生。
人心迷茫,看不清前景,令人擔心。上人敦促心起覺悟的人間菩薩,要盡力愛灑人間,救拔世界各地的苦難眾生——除了給予物資、解脫有形之苦,也要將無形的妙法引入其心,讓善種子不斷增長。
上人教眾勤耕心田,用心聞、思、修,讓善法「一」生無量,淨化人心、成就人間淨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