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 懺悔道場,從心建立
◆2‧28《農正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以誠心「體解大道」,以淨心「深入經藏」,以願心「統理大眾」。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早會時,上人教眾,發心造福人群,就要心志堅定;無須與人爭長短,不論別人如何相待,皆要感恩、善解與包容。
「遇說話高亢者,能善解其並無惡意;遇離間是非者,則守護心念不受影響;遇易怒或心量狹小者,應生起悲憫心;遇表現自大者,要警惕自省;遇聲色不佳者,能體諒對方欠缺微笑的習慣,且助其增益善緣。」
行菩薩道,人人皆是成就自己慧命的經典。上人以「四無量心」勉勵大眾:「大慈無悔——造福群生,永無後悔;大悲無怨——為眾拔苦,心無埋怨;大喜無憂——時時法喜充滿無憂愁;大捨無求——無所求付出,還能感恩。」這些都是菩薩修行的功夫。
欲達無悔、無怨、無憂、無求的菩薩心境,上人強調要學習謙卑、心無分別,且不受他人影響而起煩惱、動搖道心;堅定在無私奉獻中,走出更寬廣的菩薩道路,成就生命大意義。
誠心、淨心、願心、佛心
「一念惡心起,即使非常微細,也會引發大效應,故要從內心建立懺悔道場。」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感嘆,天地災難聲聲告急,唯有人人共同一念,誠心懺悔且以齋戒潔淨身心、防非止惡,才能凝聚善力挽救。
「僅是口頭懺悔,無明未除、習氣存心,實無濟於事。要徹底清淨內心,才能引法入心;更進一步將『法水』化為『法髓』,滋養慧命。」
上人指出,驚世災難頻傳,要有警世覺悟;然而眾生迷茫,需有人作導航師。「師父開啟懺悔法門,希望導引人人身心齋戒、懺除垢穢;期盼透過大愛臺的傳播力量,將這分虔誠清淨的懺悔心,傳揚至全球,讓人人共同響應。」
下午,與臺北關渡志業園區視訊連線,上人再度申明:「我以一念單純的心,懇切期待經藏演繹能讓人人以誠心、淨心、願心,接近佛心。」
上人續以「三皈依」說明——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佛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就是要讓眾生體解其覺悟之理;此理不僅適用佛陀時代,此時更迫切需要。」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陀在世時用心說法,可惜當時僅能靠口耳相傳,時日既久,難免訛誤;要回歸單純的佛法,以至誠之心起信、入法、懺悔。」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要統理大眾,就要行於正道。」
上人勉眾以誠心「體解大道」,以淨心「深入經藏」,以願心「統理大眾」。「守持齋戒能預防惡念惡行。唯以齋戒淨心入經藏,以清淨心深入佛法,才能貼近佛心,增長慧命。」
經藏演繹是一大事因緣,上人殷囑人人要一心一志,有所承擔——帶動「大懺悔」、推動「大齋戒」、明辨「大是非」,引領人人洗心垢、入經藏、去習氣,成為一股人間清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