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 家是道場
◆8‧12《農七月‧十三》
【靜思小語】把懺悔道場搬回家,共同持齋戒,滌心垢、除習氣。
大共修、滌心垢
「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今起於臺北小巨蛋舉行三天。早會時間,上人肯定每一位入經藏菩薩在一百八十天中,齋戒、懺悔、讀書會、彩排等等,天天磨練修苦行,方能成就此道場。
「不只如此,大家更把懺悔道場搬回家中,一人入經藏、全家入經藏,彼此調和身心,共同持齋戒,滌心垢、除習氣。」上人期許大家不只這段期間法入心、法入行,更要念念不斷,持續精進。
心地好,口亦好
二○○四年底印度洋大海嘯重創斯里蘭卡,牽起慈濟賑災因緣,進而在當地播撒愛的種子,就地生根;此次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有五位斯里蘭卡志工參加。
四十一歲的阿羅薩是可倫坡第一顆慈濟種子,去年八月受邀參與慈濟義診,受到異國醫護志工為同胞無私付出而感動,開始投入慈濟志工行列。
過去的阿羅薩是個嚴厲易怒的老闆,令員工心生畏懼。在讀到靜思語:「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後,開始改變自己。此次他邀請朋友韋傑與庫馬拉同來,發願要跟隨上人、持續茹素,以慈濟為一生的志向。
「一句話敲醒了他,成為他的座右銘,努力調整暴躁習性,更發心立願在當地人間菩薩招生。」上人肯定並期許這些已成熟的種子能「一生無量」,帶動更多人行入菩薩道。
社會普遍對愛滋病患存有負面觀感,人人聞「愛滋」色變。在新加坡,一九九八年因一位病患的太太來到會所求助,慈濟人開始關懷補助愛滋病患及其家庭。目前慈濟是新加坡關懷愛滋病友最主要的民間團體,十三年來,關懷逾三百五十人。二○一○年新加坡政府擴大補助愛滋病患藥劑,首位受慈濟援助的陳先生主動要求停濟,開始工作的他也投入慈濟環保志工行列。
上人肯定師兄師姊用智慧帶動病友做環保,讓他們忘卻身體病痛的同時,心靈益形開闊。「有慈濟人的地方,就有人間菩薩;感恩全球慈濟人的愛,滋潤大地與人的生命。」
教有禮、育有德
與慈濟大學副校長賴滄海等主管談話,上人致勉守護好傳道、授業的本分,並以「教而有禮、育而有德」為使命,教育出有禮與具道德觀念的學子。
「『道』就是道德的軌道;倘若人人皆能依正軌而行,『就有道而正焉』,人生方向就能正確。」
慈濟創辦醫學院,旨在培養「志為人醫」的醫學生。上人說明,當初憂心醫師偏利而行,希望將世風拉回懸壺濟世的時代。「真正的健康不只是身體,心也要健康。醫師是生命的工程師,醫病、醫人、醫心,要從醫學院的教育開始。」
人人心中都有一畝良田,上人期許,為人師者要如農夫,適時灌溉、插秧、除草、施肥,方能使秧苗成長茁壯,培養出真正的「人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