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 擴大善效應
◆2‧19《農正月‧十七》
【靜思小語】從生活中最微小的事情開始,將行善、行孝付諸行動。
明是非,立典範
早會時間上人開示,佛陀指出的平坦道路,只要有心力行,步步向前,終能到達。「要體會佛法妙諦,無須行遠費力,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在人事間體會道理,慧命即能與日俱增。」
在此「末法壞劫」時代,上人勉眾應知大是大非。「『是』就是真理、正向;知『大是』者,起心動念、所作所為皆不離慈悲、智慧。『大非』,則是起於一念之差,偏向惡心惡行。能知大是大非者,能夠自我警覺,去惡向善;反之,愚癡懵懂不能自覺,則隨惡沈淪。」
上人強調,已知真理,應身體力行、堅持方向——對的事,積極去做就對了。「佛法含納天下萬理,但是必須身體力行,從生活中最微小的事情做起。僅在口頭上討論,心想好意、不做好事亦無用;唯有力行付出,才能體會做好事之後的歡喜。」
慈濟人能辨是非,樹立典範,展現愛的形象,也使愛的效應愈益擴大。上人說明,慈濟人以真誠的愛助人,有許多受助對象受感動而發願回饋,日存點滴善款助人;投入銅板的同時,內心也因能幫助別人而歡喜。「小善不為,大善難成,莫輕視量少力微,涓滴也能匯成巨流。」
泰國佛統皇家大學去年來臺參訪後,師生起身力行資源分類,體會到保護環境須從自己生活習慣改變起。博仁大學在校內公演「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教育學生行善、行孝不能等;去年底期末考前,同學仍把握機會跟著志工到瓦保育幼院陪伴孩子。
上人以此開示:「親身走入苦難境地,就能見苦知福,提起感恩心、增長慈悲心,將行善、行孝付諸行動,讓善的效應不斷延伸。但願此等善的生態、愛的力量,能化成一股清流,在全球帶動善的效應,淨化人心、啟發愛心,以致福滿乾坤、風調雨順。」
尊重愛,如己親
二○○五年以來,北京慈濟人年年歲末不辭辛勞前往河北淶源,在攝氏零下二十度低溫中致贈貧困鄉民冬令物資。河北省淶源縣扶貧局妥開祥局長一行人到訪精舍,向上人表達感恩。
上人表示,慈濟從事慈善,是本於宗教不分種族、國界的大愛精神。「慈濟的宗教觀是開闊的——『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慈濟人將經典化為力行的道路,以『感恩、尊重、愛』對待普天下人。」
上人說明,慈濟人在付出中,從受助對象示現的人生苦相,體會到自己是何其有福,所以心懷感恩。「在感恩中付出時,還考慮到受助者的自尊心,故給予疼惜尊重。感恩與尊重,都是因為『愛』;一切都是無所求的付出。」
人人都有無私大愛,上人期許有更多人開啟助人的愛心,如此窮困人就更有機會得到幫助而脫離苦境。
|